我党创始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及诞生之初,我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都十分关心对于中国国民性改造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五四运动”中,党的缔造者李大钊和陈独秀就深刻地认识到了欲使中国改变积贫积弱之局面,不在技术的进步,实业的兴办,教育的兴盛,而根本在于改造中国国民之劣根性,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多灾多难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正是基于此,陈独秀、李大钊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世界环境及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提出了自己的特色鲜明的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主张。而且,这些主张对我们今日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这些主张的研究,我们能找到更加有效地途径来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完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李大钊和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国民性格改造思想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出发点,以改造国民心理和国民意识为己任,追求中华民族人的现代化的爱国进步思想运动,是中国现代化总体思潮的一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在他们所开创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最为关心的都是大学生的心理和素质,因为要完成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还任重道远,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投身于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在此,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改造高校学生的一些陋习,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也是当代改造国民性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开辟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进行的工作局面,实现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对党的创始人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的研究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多思路、多手段的道路,将当代大学生国民性格改造研究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
其他文献
学位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内蒙古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为内蒙古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近
学位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若宪法仅停留在文本意义上,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那么宪法充其量只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2002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是实施宪法。”[1]然而宪法不能自动实施,必须借助于主体加以推动、实施和执行。与立法权、司法权相比,行政权主要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宪法实施的主导
不能犯在我国刑法学界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国家刑事立法层面也没有专门性的法律规定,在刑事司法领域有很多难以确认的问题。本文从不能犯理论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对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