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不同类型酸化剂的经济效益比较。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试验共设4个水平,即酸化剂Ⅰ型(以柠檬酸为主的复合酸化剂)、酸化剂Ⅱ型(延胡索酸)、酸化剂Ⅲ型(以乳酸为主的复合酸化剂)及对照组。选用48头35日龄左右的断奶长梅二杂仔猪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全期28天。试验结果表明: (1)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可以显著的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p<0.05),降低料肉比(p<0.05),同时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p>0.05)。本实验中,从实验全期看,酸化剂Ⅰ型比对照组增重提高8.5%,料肉比降低4.57%;酸化剂Ⅱ型增重提高4.8%,料肉比降低2.86%;酸化剂Ⅲ型增重提高9.1%,料肉比降低4.57%。添加酸化剂后饲料的酸结合力都要低于对照组(p>0.05)。 (2)通过添加酸化剂后,断奶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酸化剂Ⅰ型和Ⅱ型都比对照组腹泻率降低了50%,酸化剂Ⅲ型比对照组降低了75%。 (3)从粪样检测结果分析,乳酸菌/总菌数及乳酸菌/大肠杆菌数也与各处理日增重、采食量和腹泻情况有相一致的表现。各酸化剂添加组大肠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乳酸菌/总菌数及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都高于对照组,其中乳酸菌/总菌数以复合酸化剂Ⅲ型最高,酸化剂Ⅰ型、酸化剂Ⅱ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断奶仔猪日龄的增长,仔猪消化系统的完善,酸化剂的作用效果逐渐下降,从试验结束来看,各处理组乳酸菌/总菌数及乳酸菌/大肠杆菌数差异均不明显。 (4)酸化剂提高了各处理组的经济效益,尤其以酸化剂Ⅰ型最为突出。酸化剂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08%、6.0%和11.05%。 通过试验分析,酸化剂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从本实验看,复合酸化剂(以柠檬酸为主的)最优,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