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功夫剧的成功推广论及中国民族舞蹈应如何走向市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舞蹈是最能体现中国各民族审美、习俗乃至文化的艺术种类之一,其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人们观赏中国各民族舞蹈不仅能够赏心悦目,更可以了解和透析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以及悠久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但是,舞蹈正式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则是近年来的事情。二零零三年《云南映象》掀起了人们对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关注和热情,其淳朴的表现方式、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鲜明的主题对舞蹈艺术创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此后近十多年里,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舞蹈作品,众多优秀舞蹈诗、歌舞剧、舞剧等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出,舞蹈市场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局面。这些优秀舞蹈作品集文学、音乐、舞美、灯光于一体,场面宏伟壮观、服饰精美绝伦、表演情感充沛,不仅使欣赏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且从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推动了舞蹈创作者对民族舞蹈的创新与突破。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中国民族舞蹈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其走向市场的形势已成必然之势。但是,中国民族舞蹈却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到世界的瞩目,也没有像芭蕾舞、现代舞一样受到世界的青睐,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所流传的少林武术却倍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轰动全国,一股少林武功热弥漫了神州大地。少林武僧团的海外巡演则把少林武术带到了世界各地,使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传播到全球,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国民族舞蹈目前的状况有没有反思的必要?少林功夫剧的成功推广是偶然还是必然?少林功夫剧的成功对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国际市场有没有启未?我们知道,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民族舞蹈是国家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力,使其走出国门,是展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看来,检讨中国舞蹈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舞蹈创作的走向,切实提高中国舞蹈创作与表演的水平,使其真正走进市场实在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本着学习与探讨的态度,拟以少林功夫剧成功案例为切入点,从艺术经济学,文化产业学,消费心理学,美学等角度研究、剖析少林武术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共通性,展开对中国民族舞蹈艺术走向市场的思考,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若干想法,希望为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市场提供些许意见。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缘由,介绍了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少林功夫剧成功模式之研究,对少林功夫剧成功走向国内外市场进行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探讨,试图从中寻求启示。第二章为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市场现状之研究,对当代中国舞蹈市场现状进行剖析,尝试对中国民族舞蹈市场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第三章为中国民族舞蹈市场效益最大化之设想,提出四点建议,分别为激活传统文化、准确定位市场、提高创造文化新形式的能力、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舞蹈和强化宣传、促进市场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外语学习策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逐渐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向对人的全面教
当今社会表现出种种生存窘境,不得不使人的思绪在安全性的思境中徘徊。人类自诞生以来所向和所知的祈望不是在单向的“视位”①中追寻和延续着知识和文明,更重要的是对入学的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
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思考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企业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也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更好地定
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是几何学习的入门。本文对中学生平面几何学习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的一些策略。
“忏悔”,来自于印度佛教,最初是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可是自从来到汉地,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这种宗教仪式在我国汉地称为拜忏,也叫礼忏,是
研究背景: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中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常见疾病
有隋一朝对待东突厥的政策都被概括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但具体到隋炀帝时代,在隋炀帝统治前中期,面对日益强大的东突厥,隋炀帝却并没有采取这个选项以削弱东突厥。这里隐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年龄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的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淹通经史,以诗为能,所作以积四十年而成的日记为最著。另有《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