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现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对我国莱姆病螺旋体进行分离、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将为我国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择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浙江省的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等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 对采自内蒙古、黑龙江的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利用BSK Ⅱ培养基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在内蒙古克—河地区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到5株菌株。 本研究针对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优化了莱姆病螺旋体检测的巢式PCR方法,并对从黑龙江、吉林和浙江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吉林的全沟硬蜱带菌率(37.00%)高于黑龙江的全沟硬蜱带菌率(20.87%)(P=0.02),提示吉林地区莱姆病可能更易流行。而在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28.07%)高于其它蜱种的带菌率(13.24%)(P=0.02),提示长角血蜱可能是浙江地区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SSCP分析方法,并与RFLP分析方法共同用于对分离的菌株和检测阳性的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种间和基因种内水平的分型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B.garinii和B.afzelii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种。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浙江等四个地区的莱姆病螺旋体属于B.garinii或B.afzelii,这两个基因种又各被分为7个和2个不同的SSCP基因型。同时,在黑龙江和吉林全沟硬蜱中首次发现了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型的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