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4G)进入商用阶段,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作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为5G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对未来数据流量的千倍增长,千亿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5G系统设计不仅需要满足更灵活的网络部署和更高效的运营维护,同时还需要大幅提高频谱效率、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作为5G潜在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同频全双工是指无线节点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频率,同时接收和发射信号。与现有的频分双工或时分双工相比,同时同频全双工具有更高效的频谱和资源利用率,能够极大地提升网络和设备收发设计的自由度。除此之外,全双工技术在降低拥塞、降低端对端传输时延、无线接入冲突避免和缓解隐藏终端问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  由于全双工收发系统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设备本身的发射天线引起的近端自干扰信号功率远大于来自远端发射天线的期望信号功率,不仅会造成接收机的饱和,还会导致系统在模数转换时无法正确解码有用信号。为实现全双工无线通信,必须通过有效的干扰消除技术降低或消除自干扰信号。因此本文针对全双工单天线系统和多天线系统中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从数字自干扰消除,多域自干扰联合消除以及非线性自干扰消除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数字自干扰消除方面,本文分析了数字自干扰消除中有用信号的存在对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滤波算法优点的通用算法,对现有的谱估计数字自干扰消除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收敛性。  在多域自干扰联合消除方面,本文针对全双工多入多出系统,提出了一种极化域射频自干扰消除和时域数字自干扰消除的联合消除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正交域联合消除方案有效解决了射频自干扰消除和数字自干扰消除能力相互抑制的问题,能够获得比时频域消除方案更好的性能。  在非线性自干扰消除方面,本文分别对全双工系统收发链路中存在的非线性进行建模,并提出了两种非线性自干扰消除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功率接近7dBm时,发射链路非线性自干扰消除算法的抑制能力将超过线性自干扰消除的抑制能力;而随着发射功率的不断增大,接收链路非线性自干扰消除算法可以显著提升SINR水平,即使对于完全线性的接收链路,也优于单纯使用线性算法的性能。  未来将进一步对全双工多入多出系统的自干扰消除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中短距离无线通信、定位的巨大需求和微电子、射频等硬件技术的长足进步,超宽带(UWB)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关注的线性调频信号(Chirp)超宽带就是其
通信网络技术与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重要支撑功能部分,无线MESH网络技术由于其具有对有线基础设施依赖低、构建灵活、顽存性强、可均衡负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开始依赖于无线通信所带来的方便,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需求的增加,其对通信的带宽、信号质量、速度等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超宽带(Ultra Wideb
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它结合了TDD系统和CDMA系统的技术优势,采用上行同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先进技术,在三个主流标准中具有最高的频谱效
随着人们对于近距离无线互联需求的日益增强,超宽带(Ultra Wideband, UWB)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其中以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等为技术优势的
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自组网技术在道路交通环境的特别应用。车载自组织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FSSs)是由介质基底上相同的贴片或孔径单元按二维周期性排列构成的无限大平面结构,它对具有不同工作频率、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的电
在光纤通信中,超高速、超容量、超长中继距离传输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而光纤损耗和色散限制了这一目标的发展。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使光纤损耗的影响变小,但其对光纤色散没
在传统的蜂窝小区中引入中继技术,可以增加基站的覆盖面积、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性能,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最大负载用户数。在小区中,中继站的位置以及数目对系统各方面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