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系统建模与降耗优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将长期存在。为解决我国劣质煤的高效燃烧并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技术向着超高参数、超超临界和超低排放方向发展。因此,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站进行全流程系统热力学分析,探究主辅机系统的能耗分布,实现能量的合理高效利用,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的降耗提效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以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为实际物理模型,运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模块,分别为锅炉煤燃烧子系统、汽轮机蒸汽动力循环子系统、污染物超低排放子系统。利用大型商业化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分别对三个子系统进行建模,对其热力系统和能耗系统进行预测研究,并与实际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物理模型进行对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Aspen Plus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理论,对锅炉、汽轮机热力系统以及SCR脱硝、ESP除尘、WFGD脱硫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其评价指标,获得了锅炉、汽轮机以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的能耗分布。结果表明:锅炉系统的?损失最大,?损为12606.15 k J/kg,在机组总?损中占比85.4%;汽轮机系统紧随其后,占比12%左右。在汽轮机系统中,汽轮机本体?损的比例最大,接近46%,其次是冷凝器,占比22.5%,再次是给水回热系统,占比16%。在污染物控制系统中,WFGD?损占比最大,是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SCR次之。在不同锅炉负荷下,ESP和SCR?效率对负荷变化不敏感,?效率基本稳定在98%和95%;WFGD?效率则在89%~93%之间变化。污染物控制系统的?效率从高到低为ESP>SCR>WFGD。然后,将子系统耦合,建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站全流程系统模型,探究运行参数对锅炉子系统、汽轮机子系统以及污染物处理子系统的能耗分布及其影响,并对汽轮机回热系统和污染物排放技术路线进行了优化。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煤泥掺烧比对床层温度、排烟温度、风机电耗以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一台低压加热器,对回热系统优化后,热耗率减少了23.1 k J/(k W·h);增加两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量可达37.8 MW,热耗降低48.3 k J/(k W·h);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增加,床层温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当掺烧比例达到30%时,床层温度下降了30 oC;与此同时,排烟温度和风机电耗均小幅度上升,排烟热损失q2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也呈现上升趋势,锅炉效率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当煤泥掺烧比例为40%时,锅炉效率大约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其他文献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目前绝大多数仪器设备、灵敏器件和传感器都处于某种形式的电大尺寸屏蔽室内,电子系统所受威胁更多的来自舱室内辐射源在舱室内多次反射形成的“舱室内电磁环境”。由于舱室的谐振现象,这种耦合能量远强于设备之间的耦合,对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屏蔽良好的舱室采用混波室理论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电磁环
生物质资源具有环境友好以及来源广等优点,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可靠选择。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热化学利用的重要途径,气体产物品质高,且应用场景广。然而,产气中过高的焦油含量限制了生物质气化的工业化发展。低温催化氧化技术有利于去除生物质焦油,提高反应的经济性,因此,本文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改性过渡金属催化剂,开展生物质焦油低温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对促进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环保、能源适应性强等优势,其与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能源形式的结合可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sCO2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模拟研究应用于太阳能系统的循环热力学特性及其技术经济性。首先根据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5种不同形式的sCO2布雷顿循环热力学模型,并针对热力学模型提出了求解方法、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模拟仿真对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肆意开采和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近年来,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备受关注,生物质具有储量大、可再生、CO2零排放等优点,使其在替代或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上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分级气化技术利用CO2、H2O等气化介质,通过加入催化剂可以将生物质高效转化为合成气,应用前景广泛。以CO2作为重整介质,不仅可以降低H2O的消耗,还可以实现CO2的利用。因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通过生物质原料制备液体燃料是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和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变。但是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得的生物原油物化性质不稳定,无法直接应用于内燃机,经催化加氢、催化裂化、催化酯化提质后得到的生物燃料仍存在着燃烧效果差、汽柴油掺混比例低等诸多问题。将提质生物油进一步碳链延长可以制得生物质基长链醚类含氧燃料,该类含氧
活性炭改性和再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活性炭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常见的改性和再生方法能耗大、效率低,化学试剂的使用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亟需探索新型廉价、绿色的改性和再生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因激发能耗低、能量密度高、氧化性强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要采用纯氧或者空气等离子处理,在大气压下存在放电稳定性差、不均匀等缺点,相比氮气,氦原子亚稳态能量较大,更容易实现均匀放电。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室内空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辐射空调系统相较于其他空调系统,具有热舒适性高、噪音小等诸多优点,冬季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应用已比较普遍,而夏季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因防结露调控方式尚不成熟,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地面辐射末端供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辐射板表面易结露以及末端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从辐射板表面结露特性和辐射末端传热过程这两方面展开了研究,
化学链燃烧技术因其具有低能耗地分离和捕集CO2的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CO2捕集技术而得到广泛关注。当使用煤作为燃料时,煤焦气化速率通常低于载氧体还原速率,未气化的煤焦颗粒容易被载氧体携带进入空气反应器内直接燃烧,导致系统CO2捕集效率降低。本文构建了一套耦合炭颗粒与载氧体选择性分离系统的煤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其中分离系统由惯性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串联组成,根据双组分颗粒的密度、粒径差异对其进行选择
为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热电联产机组越来越受到重视,母管制作为热电联产机组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以其高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热电联产机组。目前针对母管制机组建模与控制展开研究的文献中,均存在研究对象组成结构简单,对母管动态特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且相较于单元制机组,母管制机组的母管压力是极其重要的被控量,但由于多炉多机、多根母管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大惯性、强耦合、非线性等问题,常规的控制方法很难取
“声子液体”材料因其内部存在类“液态”离子,可大幅度降低导热系数,提高热电优值,在热电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内部类“液体”离子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以典型的“声子液体”材料β-Cu2-xSe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导热性能和类“液态”离子的扩散特性,分析了空位和掺杂对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声子输运特性以构建全面的热传导机理,对“声子液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