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活性炭改性和再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活性炭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常见的改性和再生方法能耗大、效率低,化学试剂的使用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亟需探索新型廉价、绿色的改性和再生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因激发能耗低、能量密度高、氧化性强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要采用纯氧或者空气等离子处理,在大气压下存在放电稳定性差、不均匀等缺点,相比氮气,氦原子亚稳态能量较大,更容易实现均匀放电。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氧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1676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51822604);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8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炭改性和再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活性炭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常见的改性和再生方法能耗大、效率低,化学试剂的使用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亟需探索新型廉价、绿色的改性和再生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因激发能耗低、能量密度高、氧化性强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要采用纯氧或者空气等离子处理,在大气压下存在放电稳定性差、不均匀等缺点,相比氮气,氦原子亚稳态能量较大,更容易实现均匀放电。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氧-氦等离子体下活性炭改性方法,探究了改性条件对活性炭物化特性及有机物吸附的影响,并建立了氧-氦-水蒸气体系下低温等离子体活性炭再生方法,研究了不同体系下再生和循环再生规律。具体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开展了氧-氦低温等离子体活性炭表面改性研究。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低温等离子实验系统,采用氧-氦低温等离子对木质活性炭进行修饰改性,研究了注入功率、改性时间、气体流量等对改性活性炭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刻蚀使活性炭表面变得更粗糙,润湿性提高,活性炭上的毁孔和造孔同时存在,随着处理时间增加,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少。6-15min区间,碳元素快速流失,氧元素迅速增加,活性炭表面被钝化,抗氧化性增强,为等离子体与活性炭作用的快速反应阶段。15min时,O/C比达到最大,此时,羧基和羰基相对含量分别提升58.55%和82.2%。开展了改性活性炭对有机物吸附特性和机理的研究。制备了不同气氛下的改性活性炭,优选出氧-氦为最佳反应气,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活性炭吸附苯胺的影响,从静态和动态吸附两个方面评价了改性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研究了不同吸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氧-氦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活性炭的苯胺吸附量最高提升23.5%,动态吸附柱的穿透时间增加48.1%,中性或碱性溶液更有利于活性炭吸附苯胺。改性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量与O/C比呈正相关,表面含氧官能团对苯胺吸附影响较大,羧基和氨基的氢键作用以及羰基与苯胺芳香环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结构是改性活性炭对苯胺吸附的主要方式,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标准焓值ΔH0小于零,吸附是放热且自发过程。开展了低温等离子体活性炭再生特性研究。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再生位置、再生气氛的影响,研究了氧-氦体系下水不同的耦合方式再生的特点以及再生对活性炭表面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气下相比,氧-氦气氛下处理的活性炭再生率从64.44%提高至85.11%。水蒸气耦合氧-氦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羟基自由基数量增加,氧化性增强,再生率进一步提高至95.11%,十次再生率仍在80%以上,亦优于热再生方式。再生后,活性炭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氮元素含量减少,75.43%的氮元素结合在活性炭边缘,主要为吡咯型氮。
其他文献
本文为23自由度电机驱动型双足步行机器人设计了柔性踝关节,并设计其关节运动控制器。首先,对机器人模型进行介绍,阐述实验室主要研究的步行思想:两点式步行理论。介绍机器人机械结构参数,并根据结构特性将机器人控制系统分为三大类,在各类控制系统内部建立基于模型的关节位置控制。其次,根据机器人步行与站立平衡需求设计柔性踝关节控制算法,包括位置控制与力控制策略。横滚位置控制依据奇异摄动理论设计快慢双维控制器,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造成的脑组织死亡,已成为我国的致残和致死的首要病因。高昂的康复护理成本,落后的康复医疗发展水平,过大的医师劳动强度和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促使我国在康复医疗领域的的研究和投入急速上升。为了提升康复效率,缓解资源紧张,提升人体舒适度,大量的科研机构投入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和人体上肢结构及运动特性,针对40
本文依托于江宁高级中学校园提升工程中新建建筑设计的项目实践,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项目实践,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表达和技术图纸;下篇选取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问题,对江宁高级中学校园核心区设计展开专题研究。中小学校园更新中,如何在既有环境条件的制约下结合新的功能需求,对核心区进行设计,达到适应教育发展、整合校园环境、提升空间活力的目标?本文依托项目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首先由校园层级至核
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空气源热泵具有冷热兼顾、环保节能、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制热运行时易于结霜,霜层的存在将导致机组运行效率下降、功耗增加、室内供热量下降等问题,如何解决结霜问题成为空气源热泵领域的研究热点。冬季长江中下游区域空气源热泵室外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过程大致可分为液滴凝结、液滴冻结、霜晶生长及扩展等阶段。其中,液滴凝结阶段是后续霜层生长的基础
锅炉爆管事故严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传统防磨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基于沙漠蝎表面特征提取出相关仿生结构,并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仿生表面进行耐冲蚀磨损特性、减磨机理以及最佳尺寸组合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将仿生结构应用于圆管表面上,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其减磨效果并研究相关磨损特性,为锅炉受热管防磨提供一条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为得到颗粒冲蚀作用下仿生表面的减磨特性,基于沙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目前绝大多数仪器设备、灵敏器件和传感器都处于某种形式的电大尺寸屏蔽室内,电子系统所受威胁更多的来自舱室内辐射源在舱室内多次反射形成的“舱室内电磁环境”。由于舱室的谐振现象,这种耦合能量远强于设备之间的耦合,对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屏蔽良好的舱室采用混波室理论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电磁环
生物质资源具有环境友好以及来源广等优点,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可靠选择。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热化学利用的重要途径,气体产物品质高,且应用场景广。然而,产气中过高的焦油含量限制了生物质气化的工业化发展。低温催化氧化技术有利于去除生物质焦油,提高反应的经济性,因此,本文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改性过渡金属催化剂,开展生物质焦油低温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对促进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环保、能源适应性强等优势,其与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能源形式的结合可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sCO2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模拟研究应用于太阳能系统的循环热力学特性及其技术经济性。首先根据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5种不同形式的sCO2布雷顿循环热力学模型,并针对热力学模型提出了求解方法、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模拟仿真对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肆意开采和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近年来,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备受关注,生物质具有储量大、可再生、CO2零排放等优点,使其在替代或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上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分级气化技术利用CO2、H2O等气化介质,通过加入催化剂可以将生物质高效转化为合成气,应用前景广泛。以CO2作为重整介质,不仅可以降低H2O的消耗,还可以实现CO2的利用。因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通过生物质原料制备液体燃料是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和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变。但是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得的生物原油物化性质不稳定,无法直接应用于内燃机,经催化加氢、催化裂化、催化酯化提质后得到的生物燃料仍存在着燃烧效果差、汽柴油掺混比例低等诸多问题。将提质生物油进一步碳链延长可以制得生物质基长链醚类含氧燃料,该类含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