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意象之悬念小说翻译的研究——以My Cousin Rachel为例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芙妮的悬念小说My Cousin Rachel以康沃尔郡为背景,重点描写了主人公Philip对Rachel的心理悬念,以其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为引子,充分展现了悬念小说独特的艺术渲染力。悬念小说受哥特小说写作特色的影响,同时还因其浪漫主义色彩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首创。格式塔的意思是完形或整体,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而由其发展的格式塔意象原理是由姜秋霞在其2002年的专著中首次提出。它强调文学翻译转换过程中原文艺术形象的整体形成及其再现。运用格式塔意象翻译模式研究意象的再现过程,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系统科学的途径。  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原理,研究分析了悬念小说MyCousin Rachel中文译本里的众多悬念意象,包括汤姆的“谋杀意象”,安布鲁斯之死意象,信件之意象,拉吉奥之挥霍意象,药引之意象,拉吉奥与瑞纳提关系之谜意象,乞讨女之意象等,重点研究了原作中悬念意象是如何成功地再现译作之中。通过研究发现,在悬念小说的翻译实践中,从美学、作者、译者视角出发,运用格式塔意象再现原理,掌握悬念小说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再造原文中的悬念意象。与译学研究者提出的语言转换翻译模式(奈达)和认知思维模式(贝尔)相比,更强调文学翻译过程中原文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及再现。希望本文能为文学作品悬念小说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流产问题长期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质疑与批评。事实上,这一问题频遭西方媒体歪曲利用以贬低中国国家形象,利用其强势媒体宣传声势,企图
本文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对英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英美主流媒体关于香港反国民教育事件的新闻报道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西方媒体对华报道采取的惯
张玲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国托马斯、哈代学会会员、伦敦狄更斯博物馆荣誉顾问,著有专著《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哈代评论》,译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他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出席过党的五大、六大,并在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先后参加和领导过党务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党的宣传、组织、统战、少数民族和军事等方面的工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少白是晋西北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毛泽东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曾对他给予高度赞誉:“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