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出杆MRD优化分析及其对平台结构智能减震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流变阻尼器是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制造的一种新型智能减震控制装置,与传统阻尼装置相比,其具有出力大、能耗低、响应快、阻尼力连续可调等优点。磁流变阻尼器在建筑结构、车辆工程、海洋平台、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实际工程应用,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近年来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几年,众多学者围绕磁流变阻尼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在其设计方法、结构尺寸、体积补偿、抗渗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完善,以便推广应用。   本文以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开展对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力学特性分析及将之用于精密平台结构智能减振的研究,并对加入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的精密平台结构进行了仿真及优化分析。以下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应的研究结果:   (1)根据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及平行平板恒流流动方程,对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动态阻尼力进行了推导,并得到其简化公式。经过计算分析,该简化模型具有较高的设计精度,可用于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   (2)设计了一个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小型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并采用多目标函数的方法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得到结构优化参数。基于优化结果对该阻尼器的阻尼力进行了仿真计算。   (3)针对精密平台结构的工作环境与减振控制要求,设计了以磁流变阻尼器和粘弹性尼器作为多维减振执行器的智能减振方案,建立了其智能控制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动力仿真分析。   (4)采用Matlab编制了磁流变阻尼器智能减振结构的激励响应时程分析程序,并采用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精密平台结构进行了多向激励作用下的响应分析,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所提减振方案正确性及其减振能力。   (5)基于本文所设计的精密平台结构减振模型,对其进行简化,得到三自由度的平台简化模型。采用中心点激励法与多目标函数优化法,通过等效方差率指标提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编制MATLAB程序对该简化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高性能以及高冲击环境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本文的创新点:   1.提出基于Herschel-Bulkley平板模型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小型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并对其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   2.基于三自由度的精密平台结构简化模型,提出基于等效方差率指标的多目标函数优化方法,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大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但很多建筑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受环境侵蚀、设计和施工不当、使用用途改变、自然
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穿越的多年冻土区,沿线年平均地温在0℃~-4℃范围内,受负温环境影响,修筑的混凝土构筑物性能降低,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当室外日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隧道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运营期隧道的结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运营期隧道结构类病害将直接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而我
本论文主要研究传统工艺与超滤联合处理引黄水库水的效能,结合东营市南郊水库水冬季低温低浊和夏秋季高藻的两个水质特征,开展了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和混凝沉淀+PA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满足人们对已有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的改变,在实际
本文针对高浓度丙烯酸废水高毒性的特点和现有生物处理工艺负荷偏低的问题,研究了多级微氧生物流化床对丙烯酸的转化特性,优化了流化床含高浓度丙酸盐的出水在产甲烷单元的处理
一般的,煤层巷道围岩的自身强度较低,结构也多为层状和块状且多节理裂隙,同时受外部复杂工程环境影响严重,这些都使得煤巷稳定性控制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本
作为两塔悬索桥在结构体系上的创新,多塔多跨主缆连续体系悬索桥通过增设中间桥塔可优化结构受力性能及提高全桥跨越能力,被认为是适应于海湾、海峡等宽阔水域的理想桥型。然
近年来,轻钢加层结构在既有房屋增层改造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在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采用轻钢结构增层所形成的加层混合结构是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目前对该结构抗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