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老药新用是寻找新的有效药物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精神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中的老药新用为研究主题,在初期探索了神经科药物利鲁唑在抑郁症中“新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常用抗抑郁药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老药新用的研究证据,评价常用抗抑郁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7个电子数据库和ClinicalTrials、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2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日期至2020年1月21日。选择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和干预措施三个方面的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纳入11种常用抗抑郁药相互比较或者和安慰剂比较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文献偏倚风险的评估。利用传统meta分析评估各类型抗抑郁药对于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疲劳和睡眠的有效性以及耐受性。利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各抗抑郁药缓解纤维肌痛疼痛的相对有效性。最后使用构建漏斗图的方法评价发表偏倚。结果:1.在检索到的4208篇文献中,有33篇最终纳入了 meta分析,包括6篇阿米替林的试验,7篇度洛西汀的试验,10篇米那普伦的试验,2篇氟西汀的试验,2篇帕罗西汀的试验,2篇西酞普兰的试验、3篇米氮平的试验和1篇阿米替林、氟西汀和安慰剂比较的三臂试验。这些研究共有8568名被试参与,其中女性占比92.5%,平均年龄为48岁。2.全部的阿米替林的研究都存在1-2项高偏倚风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研究有4项存在高偏倚风险,米氮平的研究有2项存在高偏倚风险,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的研究有7项存在高偏倚风险。3.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米替林与安慰剂相比,在有效率、疼痛强度、疲劳和睡眠4个有效性维度上均有统计学显著的益处,其中有效率RR值为1.71(95%CI:1.09,2.68),疼痛、疲劳和睡眠改善的SMD值分别为-0.57(95%CI:-0.97,-0.16),-0.57(95%CI:-1.08,-0.05)和-0.64(95%CI:-0.93,-0.35)。在耐受性方面,阿米替林和安慰剂无显著差异。SSRI(因纳入文献过少,故未按不同的药物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在改善疼痛上相比安慰剂有统计学显著的益处,其至少30%疼痛缓解的RR值为 1.45(95%CI:1.01,2.07),减轻疼痛的SMD值为-0.39(95%CI:-0.71,-0.08)。SSRI在疲劳、睡眠改善上无显著影响,此外,耐受性也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米氮平在疼痛缓解和改善睡眠上优于安慰剂,其中有效率RR值为1.37(95%CI:1.12,1.67),改善疼痛和睡眠的 SMD值分别为-0.24(95%CI:-0.40,-0.07)和-0.23(95%CI:-0.39,-0.06)。米氮平在疲劳改善上同安慰剂无明显差异,在耐受性上与安慰剂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NRI(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伦)相比安慰剂能缓解疼痛和疲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在至少30%疼痛缓解率方面相比安慰剂RR值为1.35(95%CI:1.26,1.44)。在疼痛强度和疲劳的缓解方面,SMD值分别为-0.24(95%CI:-0.29,-0.19)和-0.13(95%CI:-0.18,-0.08)。此外,在亚组分析中,度洛西汀在睡眠改善上显著优于安慰剂(SMD=-0.16,95%CI:-0.27,-0.04)。在耐受性方面,SNRI较安慰剂为差,RR值为1.77(95%CI:1.51,2.07)。4.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用抗抑郁药在缓解至少30%疼痛方面均优于安慰剂,但抗抑郁药内部的相互比较则没有发现相对疗效具有显著的差异。最佳干预的概率排序结果显示,阿米替林疗效最优的概率最大,其余各药疗效最佳的概率由大到小依次为SSRI、米氮平、米那普伦和度洛西汀。结论:在临床试验和不考虑偏倚风险的理想条件下,与安慰剂相比,阿米替林、SSRI、度洛西汀、米那普伦和米氮平在缓解纤维肌痛的疼痛症状上均有效。此外,阿米替林和度洛西汀在疲劳和睡眠质量改善上有效,米那普伦对疲劳改善有效,米氮平对睡眠障碍有效。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伦的耐受性较安慰剂为差,阿米替林、SSRI和米氮平在耐受性上和安慰剂无明显差异。阿米替林、SSRI、度洛西汀、米那普伦和米氮平在缓解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的相对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阿米替林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然而这些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风险,此外临床试验条件的高选择性也与真实临床环境存在差异,这削弱了上述结果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适用性。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决定为患者处方抗抑郁药,选药应充分考虑患者存在的症状以及药物的疗效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未来的研究除了要尽量避免偏倚风险外,还应扩大试验的人群选择,增加试验的疗程,评估抗抑郁药联合其他干预措施的效果并试图弄清对抗抑郁药有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试验结果的内部和外部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