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枝蒿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植物岩蒿(Artermisia rupestris L.)的干燥全草。作为一种传统新疆维药,常用于清热、凉血、解毒等方面。国内主要生长于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地区和昆仑山区;国外在蒙古、前苏联等地也各有分布。新疆有着对一枝蒿及由其为主的方药复方一枝蒿的悠久药用历史,在民族用药中常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有的地区也用于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一枝蒿在抗菌、抗炎、抗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等方面均有活性,但对其具体的药效物质基础还研究尚浅。因此本论文对一枝蒿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本研究结合了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和波谱技术,在一枝蒿干燥全草醇提物中提取分离并鉴定了27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新化合物,包括2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rupestonic acid I(18)和rupestonic acid J(19),以及1个新的聚炔类化合物,命名为-5-(4-hydroxybutyl)-5-methoxy-2,5-dihydrofuran-2-yl)hexa-2,4-diyn-1-one(12)。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包括7个黄酮类化合物:6-demethoxy-4-β-O-methylc apillarisin-7-O-β-D-glucopyranoside(1)、田蓟苷(2)、6-demethoxy-4’-O-methylcapil larisin(9)、金腰素乙(10)、木犀草素(21)、5-hydroxy-3-(4-methoxyphenyl)-1,4-di oxoisochroman-7-yl 2-hydroxyacetate(23)、洋艾素(24);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pe chueloic acid 12-O-β-D-glucopyranoside(3)、1,5-epoxy-4-hydroxyguai-11(13)-en-oi c acid(11);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欧前胡素(16)、珊瑚菜内酯(17)、7-甲氧基香豆素(20);3个酚酸类化合物:2,5叔丁基苯酚(8)、香兰素(22)、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27);1个聚炔类化合物:2α-(2’,4’-hexadiynoyl)-1,6-dioxasapiro[4,5]-d eca-3-ene(13);3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25)、胡萝卜苷(26);1个酰胺类化合物:芥酸酰胺(4);以及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octadecyl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anoate(5)、亚麻酸甲酯(6)、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7)和棕榈酸(14)。其中化合物12、18、1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5、7、8、17和27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6、13、16、20和22为首次从一枝蒿中分得。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人民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责任。基于此,各高校应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沙漠环境具有寡营养、极端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这些严酷的环境压力是对生命的挑战,也是生命进化的动力。地嗜皮菌科放线菌是一类高GC含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菌,被称作为环境中的先锋生物。在沙漠环境压力胁迫下,地嗜皮菌科放线菌必然进化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应机制,其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一直以来,受制于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未能收集到足够的地嗜皮菌科放线菌纯培养物供系统性研究,以至于对地嗜
学位
提到创新,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它包括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个人想要取得发展,企业想要站稳脚跟,思维创新和创意营销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自媒体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创新营销类书籍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然而豆瓣2019年度榜单显示,国内受欢迎的创新营销类书籍多为21世纪初出版的欧美书籍的译本,近期发行的书籍较少,韩国创新营销类书籍的译本更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