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法在纳米电极材料处理领域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热法是材料将所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利用热能的方法。光具有并行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可调的特点,结合纳米材料的粒径小,颗粒间导热性差,热能难以通过材料向环境散发的性质,能够采用光热法使纳米材料的温度急剧升高。这种温度的剧烈变化能够快速、可控、安全、灵活、无污染地改性纳米材料。
  本文首先以光热法对聚苯胺(PANI)纳米线进行了改性,研究了闪光距离、闪光次数对聚苯胺纳米线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聚苯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热处理法能够灵活、快速、可控的调整PANI的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电化学性能等。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PANI纳米线部分融化,形成低电阻网络,提高电极活性材料的利用率,避免由体积膨胀/收缩引起的PANI结构破坏或剥落,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光热处理,PANI纳米线电极的电阻由24.6Ω降低到5.6Ω,质量比电容提高了34%,循环稳定性提高了11%。
  通过光热处理法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活性的PANI凝胶导电网络电极,以3-(2,2,6,6-tetramethyl-piperidiynl-1-oxyl)-1-methylylimidazoliumbromide为双氧化还原电解液研究光热处理对氧化还原电解液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热法处理得到的凝胶电极与双氧化还原电解液之间表现出强协同作用,质量比电容达到721Fg-1,极大地减缓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问题,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稳定性。
  以高功率闪光光源作为能量输入,在室温、氨气氛中对石墨烯材料进行了光热处理,快速、安全地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研究表明,所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质,氮原子集中在石墨烯电极表面,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及储能性能,其过氧化氢还原电位比在玻璃碳电极上正移200mV,还原电流密度提高了数十倍。当使用此氮掺杂石墨烯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时,比电容为350Fg-1,并保留了石墨烯材料良好的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综上所述,光热处理法对纳米材料的处理有快速、灵活、低能耗、安全等优点,能可控的调整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因此,光热法在纳米材料处理领域有着很大的潜力与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研究结合超临界原位供氢液化和热处理技术分别实现污泥有机组分转化成生物油和液化残渣中磷资源回收。选取蛋白质-糖类和氧化镁-磷酸铁/磷酸铝为模型化合物,结合傅里叶红外、气相色谱质谱仪、差式扫描量热红外质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明晰污泥超临界液化生物油特性及液化反应机理,揭示液化残渣热处理制备富磷残渣过程磷的迁移转化机理。  污泥水热液化结果表明生物油产率和含水率分别为16.70%和15.51%,氧碳比较
学位
推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展的有效手段包括降低电池的操作温度和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其中,开发在中温范围内具有高活性并在使用碳氢燃料时保持高稳定性的阳极材料至关重要。Ni基金属陶瓷材料具有高电子电导率,优良的催化活性且价格低廉,使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阳极材料。然而当使用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Ni基阳极容易发生积碳。此外,当阳极的烧结温度较低时,其电导率也较低。针对这些缺陷,本工作开发Ni基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地表较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丢失,且影响生态安全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是地学和生态环境等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防控入侵和评估入侵影响的关键科学依据。植物对氮(N)、磷(P)养分的利用策略、入侵扩张对土壤N、P循环的影响和植物群落的反馈机制是理解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和本地植物共存、消失机制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方法学上过去主要依赖于加氮和同位素
学位
锆合金包壳管是反应堆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反应堆服役过程中,因高温高压水与锆的腐蚀反应,导致包壳管发生吸氢,形成环向氢化物。同时,在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因热-力耦合作用,氢化物发生再取向,形成径向氢化物。锆合金包壳管易受到氢致退化作用,导致材料延性、断裂韧性降低,尤其是径向氢化物。本文采用多尺度方法研究了包壳管用锆合金中氢化物的析出机制、塑性变形机制及疲劳开裂行为,并系统研究了氢化物取向对不同类型包壳
学位
钠离子电池作为潜在的新一代大规模储能器件,受到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目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负极材料石墨却几乎不具备储钠性能。因此探索新型的具有优异性能的负极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各样的负极材料中,锡基材料因为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储量丰富和平均反应电势低等优点成为了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在各种锡基材料中,氧化锡和硫化锡因毒性相对较低,制备条件相对容易,得到了研究
学位
压水堆(PWR)一回路管道是核电站的重要屏障。一回路的大直径主管道主要负责制冷剂的循环流动。管线的设计温度为594K以上,设计压力17.1MPa。目前,第三代核电站AP1000主管道设计主要采用锻造奥氏体不锈钢316L以及316LN,由于受到电厂启停时的热瞬态、热分层、热冲击、湍流渗入和热循环的影响,管线复杂热载荷效应非常明显。基于此,对于材料在复杂载荷条件下的循环变形行为和本构模型描述的研究具有
全球日益恶化的气候和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可替代能源和能源转化装置研究的兴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性能高、启动快、温室气体零排放和零噪音等卓越优点,在未来的车辆等应用中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绿色技术之一。然而,为了提升PEMFC与传统能量转换装置的竞争优势,仍然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研究表明对PEMFC的进行高效水热管理是改善电池性能的关键途径,而流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改善PE
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亲水性和机械性能,在电化学储能等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MXenes材料较低的电化学容量限制其自身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从多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挖掘MXenes材料自身的储能潜力,制备了多种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储能电极材料,并系统分析了其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表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学位
红外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对各类军事目标的生存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红外隐身技术已成为提高军事装备战斗力、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红外隐身材料,光谱选择性发射材料从降低发射率和降低实际温度两方面出发,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红外隐身。具体来说,该类材料在红外探测的大气窗口波段(3-5μm和8-14μm)具有低发射率;同时在非窗口波段具有高发射率,通过非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降
学位
锂/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储能装置已广泛的为人民所熟知,然而传统的锂/钠层状正极材料存在着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差、储能密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缺点,本文主要研究F-、Cu2+、Mg2+掺杂及氟化物包覆对锂/钠离子层状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与大倍率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以商业化LiNi0.5Co0.2Mn0.3O2(NCM)为基体,利用锂盐(LiPF6)的水解反应对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