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网的高效、低碳、安全运行一直是推动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由于发输配整个电力系统通常是按峰荷来设计的,平均利用率均不高。智能电网具有“低碳、高效、安全、互动、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的高效、低碳、安全运行一直是推动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由于发输配整个电力系统通常是按峰荷来设计的,平均利用率均不高。智能电网具有“低碳、高效、安全、互动、可靠”等优点,在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需求侧管理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智能电网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快捷、有效、准确的技术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深入研究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电网信息采集、远程抄表、负荷管理、GPRS无线通信、以太网通信和遥控输出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柔性负荷管理终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ARM为核心处理器,以Linux操作系统构建软件开发平台,根据不同的层次和业务采取无线和有线两种不同的组网传输方式。
本文首先根据柔性负荷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规划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完成了系统的全部开发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核心控制模块、人机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输出模块等的软硬件设计。设计过程中:根据柔性负荷管理系统对数据处理速度和实时通讯能力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高数据处理速度且低功耗的ARM处理器和开源的、具有实时多任务能力的Linux操作系统构建嵌入式开发平台;针对传统负荷管理终端对电网参数采集精度差的问题,选用高精度的三相电路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B,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嵌入式Web技术,解决了柔性负荷管理系统中电网与用户之间信息互动难的问题;采用GPRS无线传输方式,解决了偏远地区布线难和线路易老化的问题,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终端通过软硬件集成测试表明:能够对电网内负荷状况和电能参数的全景信息采集,及时有效的与主站和用户进行通信,对遥信控制和本地控制都能做出及时响应。该终端实现了电网和用户之间的电能和信息的互动,做到了电力的柔性负荷管理,可以改变电力用户传统的用电模式和方式。
其他文献
变结构控制理论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常用的控制方法。变结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如线性与非线性系统、连续与离散系统、确定与不确定系统
电弧炉炼钢过程是钢铁厂造成烟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消除炼钢过程中烟尘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钢铁厂都配备了风机除尘装置。传统上不论炼钢处于哪种过程,风机均是满负载运
相对于传统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应用上,并联机器人与传统的串
在当今的生产生活中,移动机械臂凭借其灵活的操作能力,广阔的应用领域以及强大的功能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移动机械臂系统是典型的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动力学
随着传感器制造技术和传感器集成系统的不断发展,图像融合已成为数据融合、图像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图像融合初次使用在遥感图像的融合上。在上世纪90年
在大多数中型热电厂的运行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与管理是运行管理的关键问题。数据的多元化,格式的不统一,信号非标准化等问题是阻碍运行管理系统实时准确地从设备获取数据的障碍与瓶颈。此类问题在中小型的化工等过程控制工业也广泛存在,这些问题给中型热电厂等中小型企业的统一管理与监控带来了诸多困难。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大都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设备与仪表,对不同格式和协议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
近些年来,随着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以其性能优越、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及良好的动、静态特性还有转动惯量低等特点,成为工业生产中应用前景最广阔的电机。然而,PMSM控制却由于其三相绕组转速、电流的非线性耦合和转矩方程的非线性而变成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从电机的非线性问题开始研究,实现PMSM的高性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下,反步法有
牵引传动系统故障诊断是保障铁道机车安全经济运行的难点。由于工作环境恶劣、负载变化频繁,同时受空间限制、动力作用等因素影响,机车齿轮点蚀、磨损、断齿等故障时有发生。
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测量对于病人呼吸功能监测非常重要。基于这种原因,本文设计了一款血氧饱和度检测模块,该模块能对人体血氧饱和度进行连续测量。
当前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身份验证可以说无处不在,并且与日俱增。而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生物特征是人的内在属性,因此成为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人脸识别与指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