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服务质量理论为依据,构建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深度访谈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服务质量理论为依据,构建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湖北省为例,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辅以加权TOPSIS法进行验证,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7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 本研究专家咨询分为两轮,第一轮发放问卷22份,回收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0.91%;第二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以第二轮专家咨询为例,结果显示,专家平均年龄41.20±8.56岁;39.97%的专家工龄为20年及以上;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领域主要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9%)、医院管理学(21%)、卫生统计学(19%)、卫生经济学(11%)、临床医学(8%)等。工作性质主要为中医药高等院校(37%)、医疗卫生机构(27%)、中医药科研单位(23%)和卫生行政部门(13%)。 第一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均小于0.2739,第二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均小于0.1854;本研究将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分为5个等级,第二轮专家咨询中,维度指标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1、0.75和0.75,一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77、0.72、0.78、0.79、0.71、0.70和0.80,专家权威性较高;维度指标专家协调系数ω为1(χ2=40,p=0),一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为0.713(χ2=85.56, p=0),二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为0.689(χ2=427.18,p=0),专家对指标评价达到了一致。 本研究调查了湖北省17家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共发放17份,实际回收17份,回收率为100%。患者满意度问卷共发放850份,有效回收问卷837份,回收率为98.47%;住院病人满意度问卷共发放850份,有效回收问卷829份,回收率为97.53%。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7家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平均得分为67.39分。5家医院大于70分,11家医院处于60到70分之间,1家医院得分小于60分。17家医院患者满意度均值为36.42分。 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按从高到底排列依次为:J医院、I医院、L医院、P医院、F医院、O医院、H医院、N医院、A医院、D医院、C医院、B医院、E医院、G医院、M医院、K医院、Q医院。加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J医院、F医院、I医院、C医院、L医院、O医院、D医院、P医院、M医院、E医院、N医院、A医院、G医院、B医院、H医院、K医院、Q医院。 将综合评分法和加权TOPSIS法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Spearman为0.73(P=0.01<0.05),相关性为强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专家咨询法结果显示,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专家咨询协调系数较高,通过了χ2检验。 2.本研究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湖北省为例,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实证研究,辅以和加权TOPSIS法进行验证,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相关性系数为0.73(P=0.01<0.05),评价结果呈强相关,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根据综合评分法结果可知,湖北省17家三甲中医医院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J医院、I医院、L医院、P医院、F医院、O医院、H医院、N医院、A医院、D医院、C医院、B医院、E医院、G医院、M医院、K医院、Q医院;17家医院平均得分为67.39分,5家医院大于70分,11家医院处于60到70分之间,1家医院得分小于60分。17家医院患者满意度均值为36.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