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到新时期,党中央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客体精准识别、教育主体精准扶持和教育成果精准考核从而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教育精准扶贫属于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的延伸概念。从内容上讲,教育精准扶贫是相对教育粗放扶贫而言。主要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或不同贫困人口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教育治贫方式。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沿用精准扶贫的三项主要内容:教育目标精确识别、教育政策精确帮扶、教育成果精确考核。从实践上来讲,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行政策扶贫,从而改善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我国推行教育扶贫政策以来,四川省教育精准扶贫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义务阶段首先实现“三免一补”的政策;在中等职业实行“9+3”免费教育项目,大大减少了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高校实行对口帮扶政策,精确的解决贫困地区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四川省的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教育客体识别不准确、帮扶政策实施难度大和教育成果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对此,教育精准扶贫应进一步完善精准识别工作,完善公平公正的制度化识别建档立卡机制,并且学校部门应严格执行精准识别工作;精准落实教育扶持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学生流失大、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并且全面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最后完善精准考核机制,把教育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把扶贫落到实处,争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
南疆作为新疆维稳工作的重点地区,历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该地区的繁荣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息息相关。加强少数民族大学
学位
学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满意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