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与CT混用对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规划,作为智能电网核心的智能变电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目前的阶段,不能将所有的变电站一次性全部建设为智能变电站。这就导致在很多的输电线路中,会出现一侧是智能变电站所使用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另一侧是传统变电站所使用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T)。由于传变特性的差异,当ECT与CT混用在输电线路中,可能会引起差动保护的误动作。本文以发生过这种误动作类型的绛县中杨站线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论文参照了现有的关于CT和ECT的研究,以绛县中杨站线路所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参数为依据,复现了两种类型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的仿真,分析了影响CT饱和的因素。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好了铺垫。进而,针对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提出了改进的S变换法对CT二次电流的饱和时间域进行检测。并在PSCAD上搭建绛县中杨站线路的模型,设置故障实现CT饱和,进而对改进的S变换法检测CT饱和的有效性和优势进行验证。最后,结合CT和ECT传变特性的分析、差动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从绛县中杨站现场所取得的故障录波图,分析了产生误动作的原因是CT饱和。继而将上一部分中的改进的S变换法检测CT饱和应用于差动保护中,在PSCAD软件中搭建绛县中杨站模型,模拟区外故障和区内故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ECT和CT混用所引起的差动保护误动作。
其他文献
元前期江南学官诗人群体,是宋亡后出任江南地方学官的仕元南人群体。这一群体从宋末遗民中分化而出,成为异族王朝的边缘仕宦群体,他们因贫而仕、既仕而悔、悔而复归的复杂心
翻译的认知研究肇始于20世纪中后期,不过直到21世纪初R.M.Martín提出“认知翻译学”这一术语,认知翻译学才获得了极大关注。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主张将认知科
地下结构特别是隧道工程,一旦受到地震破坏,不但使地下交通陷入瘫痪,还可能导致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上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为确保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射电天文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必然向着高频段、大口径趋势发展。高频段的电磁波信号,需要射电望远镜有更高的指向精度,不断增大的口径导致结构本
高速公路约8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立交出入口区域,而出入口单次强制换道过程中形成的交织,以及减速调整不充分驶入匝道是导致立交出口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中,作为换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换道决策备受重视且研究丰富,但对其后的执行阶段乃至后调整阶段研究深度则较为欠缺。本文在从微观角度将单次换道过程划分为决策、执行及调整三阶段基础上,重点研究高速公路出、入口车辆单次强制换道执行及调整阶段车辆运行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用户负荷的总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长,已然成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居民用户侧更加合理地使用电能,更好地实现双向互动,电网侧需要对用户用电负荷进行负荷监测与辨识。负荷监测与辨识可以帮助供给侧了解居民用户负荷组成与负荷特性以及用户行为等特征,更好给用户侧提供用电策略。传统的负荷监测辨识方法,是在每个家庭负荷内植入传感器等硬件,获取各个用电器的运行数据,并通过边缘计算分析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充放电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传统的碳负极材料比容量较低、安全性较差,因此改进碳负极材料的性能已成为提高电池整体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稳步增长,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成品油物流行业也日益发展壮大,频繁进入到居民生活的视野,与各色车辆并驾齐驱于城市各条繁忙的街道。成品油运输车辆
研究背景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辅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SRC)作为一类转录的协同因子,能够和多种转录因子进行相互作用并且增强其转录活性。SRC-1隶属于SRC家族,
能源危机一直是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的艰巨挑战之一,各国为解决能源危机都做出了各种努力。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理想的新能源很多,而太阳能就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最为理想的的能量来源之一。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技术通过对低密度的太阳能进行转换,从而得到高密度的氢能,是一条极具运用前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材料,其优越的高孔隙率,结构可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