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明土试验技术的砂土地层隧道开挖变形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土地层开挖隧道引起的地层大变形问题是常见的地下工程灾害问题,掌握地层的变形规律及机理对预防此类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开挖隧道引起的变形不仅要考虑地表沉降,地层内部的变形同样不可忽视。常规的试验技术通过埋设传感器来获取部分质点的位移,但传感器的埋设会改变模型中土体的连续性,进而影响位移的真实性,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获取地层无损伤连续位移场的试验技术。透明土试验技术将人工合成透明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够直观的获取土体内部位移场,可用于研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问题。本文基于透明土试验技术研制了透明土隧道模型装置,对砂土地层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问题展开研究,然后建立了细观模型并结合颗粒离散元法从细观层面解释砂土地层变形及破坏机理。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和数值三轴试验揭示了熔融石英砂在加载和卸载路径下应力-应变特性。采用三轴试验揭示了不同密实度下熔融石英砂在三轴压缩路径下的应力-应变特性;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常规三轴数值试验模型,揭示了熔融石英砂先三轴压缩后轴向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力学性质。基于灰关联模型分析了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2)研制了透明土隧道试验模型装置,阐明了砂土地层中隧道开挖土体损失率与地层变形之间的关系。基于透明土试验技术,以土体损失率为控制变量,研究了单孔隧道在不同土体损失率和埋深条件下地层变形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层损失率、隧道埋深和沉降槽宽度数之间的关系,修正了地表沉降和地层沉降的计算公式。改变双孔平行隧道之间的距离和隧道埋深,得到了不同土体损失率下双孔隧道的地层变形规律。(3)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开始变形到破坏的整个过程。浅埋隧道的变形过程可以概括为:围岩松动—拱顶坍塌—地表塌陷—整体破坏四个阶段。埋深较深时,整个破坏规程可以概括为:围岩松动—拱顶塌落—隧洞收敛—整体破坏四个阶段。(4)阐明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内部力链的演化规律。开挖时颗粒之间的接触力迅速调整,围岩变形滞后于接触力变化,在相同的时步下力链结构的变化比围岩变形速度要快,说明开挖卸荷引起的变形和应力释放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从破坏形态和范围来看,拱顶部分应力释放较大,水平方向较小。从力链结构图分析可知,隧道埋深较浅时土拱效应较弱,随着埋深增加隧道土拱效应逐渐明显。(5)揭示了隧道周边不同位置孔隙比和配位数的变化规律。从孔隙比的变化可以看出开挖卸荷导致洞周土体产生体胀,不同位置孔隙比的变化量不同,从而体变的大小也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差异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配位数的变化可以间接反应接触力的变化,从配位数的变化来看砂土隧道开挖后拱顶部分应力释放较大,拱肩次之,侧向部分释放最小。配位数的变化与孔隙比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规律。(6)建立了颗粒细观模型,阐明了砂土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机理。提出了一种细观结构模型,建立了颗粒之间摩擦系数、孔隙比和颗粒之间接触力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浅埋隧道拱肩处由于引力偏转导致部分区域出现体胀部分区域出现体缩现象,整体来看在体胀和体缩的共同作用下拱肩处的变形比拱顶处的变形小。隧道开挖后侧墙区域在水平方向和竖向出现应力释放率较拱顶区域要小,侧墙处的应力变化范围较小,体变较小,因此其变形较拱顶小。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管总体改革方向已定,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型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回答了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但是并不能自动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早在19世纪中叶,斯宾塞(Spencer,H.)就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引发了对课程内容选择的思考。在应试教育仍未完全改善的情况下,我们教
期刊
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它更有趣,并且更有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复杂多变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实验教学的准备和后续处理问题比较麻烦,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实验教学转移到课堂教学中,而对于化学实验,通过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播放视频来学习。虽然这些同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但是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中化学教学是
创新能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已有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与兴趣这一因素关系密切,兴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力(乔衍茁,2013)。学习策略被认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标志(张龙梅,李洪玉,徐良森,胡中华,2008),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将引入学习策略这
本文对大观念视角的含义进行简要概述,并针对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方法,从单元目标、思维导图、数学思想、内容拓展以及专题训练这五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小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夏季极端高温事件。这不但对创造舒适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影响着城市中的建筑供热、空调所需能耗,以及相应的排放到城市环境中的热量。城市微气候与建筑能耗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紧密联系:从城市整体来看,城市微气候直接作为建筑能耗预测的边界条件,且存在着空间上不均匀性,而空调设备与室外热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将反过来作为建筑排热释放到城市环境
本文选用H112态AA2099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了AA2099合金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组织织构演变及适宜H112态AA2099的热变形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形前热处理在初始板材中引入Al3Li、Al2CuLi、Al6CuLi3等含Li析出相,系统研究了含Li析出相对初始板材轧制微观组织与晶体学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对轧制板材进行退火处理和微观组织分析,探讨了AA2099合金的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