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手风琴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风琴的产生源自于中国的古老乐器“笙”,1777年,一位传教士将笙带入欧洲,欧洲人则将“笙”的簧片发声原理加以设计利用。经过一步步演变,终于于1822年制作成世界上第一架手风琴,这正是出自德国人Friedrich Buschman(弗莱德里克·布什曼)之手,1828年,他带着第一架手风琴离开柏林,周游世界,从而使得手风琴这件乐器声名鹊起。因此谈论到手风琴的发展,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谈到德国手风琴的发展。德国作为世界音乐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之一,它具有着完备的教学体系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笔者将从德国手风琴教育、德国手风琴赛事活动、德国手风琴制造业等方面去探究德国手风琴的发展,并因此引出对中国手风琴未来发展的启示及实践证明。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课题创新点等内容。文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德国手风琴发展历史。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德国手风琴教学与活动现状,笔者在德国23所专业院校中,搜罗出10所尚存有手风琴专业的院校,并按建校时间的先后将其一一罗列,且做简要介绍。此外,本章节还对德国专业性的手风琴赛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简要说明了德国业余手风琴活动。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德国两大手风琴厂商HOHNER(霍纳)、WELTMEISTER(威斯特玛斯特)的情况。第四章,笔者则从前文的阐述中,总结出德国手风琴发展对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启示,并用鲜活的事例证明了我国手风琴正在正轨上行进着,积极融入世界手风琴的大舞台。
其他文献
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的国民教育中,历代政府都相当注重培养国民的国际化意识,致力于为培养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公民而构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而战后日本文部省多次制定和
2009年11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数字电视考试在线频道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举行.笔者观摩了初中组选手的赛课.各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城镇化发展正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性动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论文
"带薪休假"在国外已是通行多年的惯例,尽管国情不同,我们从这些国家的实践中,还是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谢安之所以否定《语林》,并不是因为《语林》记载不实,而是另有原因:《语林》直呼谢安的姓名而严重失礼;裴启有利用谢安自我炒作的嫌疑;《语林》赞扬了谢安的仇敌王珣的作品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绝大多数集双重角色于一身 ,这种价值取向是在长期反复的历史比较中确立的 ,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继承借鉴与创新突破的产物。同时 ,在理想与现实 ,传统与现代 ,
设计以学生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以实训为手段加以应用实践。
1月20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对外表示,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诉阿克克瓦纳加拿大公司专利无效申请终于尘埃落定,加拿大公司主动放弃其专利"浓的盐水溶液的纳滤方法"在中国的专
<正>年轻干部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与中流砥柱,担负着国家大任,背负组织和群众的厚望。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强调,"年轻干部要把优秀变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不断地在党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的混合共同担保的出现,是信用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与单一的担保方式比较,它为债权人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权益保障。混合共同担保同时具备人的担保和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