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命论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充是东汉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关于他的思想,已经有许多的论著。不过,和以往著述主要关注于他的气本论不同,本文主要论述王充“命”的思想,原因一方面是“命”是王充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另一方面,以往对“命”的问题的研究还不多。通过本文第一章可以看到,“命”的问题是《论衡》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采取的方法是文本研究式的,即立足于文献,从文献的梳理中理清王充关于“命”的论述,然后仔细分析各概念的意义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文章之前,我用一章的内容概述了王充之前中国的论命传统,这是王充思想发展的源泉,对他自己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包括商周的天命论和孔孟关于“命”的思想。  王充首先在多元的论命背景下,自觉选择了有命论的立场,但是,他的立场与之前的有命论者又有所不同。我将王充的命论思想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原初意义的命,即从出生之时既已受气禀影响而产生的寿命,它主要关联到“气”这一概念,因为禀受的气的多少厚薄而形成了身体的强弱,进而影响到人的寿夭;二是社会政治层面的命,即人在进入社会与社会交往中而形成的命,主要关涉到人在政治上的进程,即得势与失势,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历史观。  前一种命,我将其称为身体观,王充的贡献在于从气本论的角度论述了人身体的形成,并对人的寿命有一个比较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还否认了人变化形体的可能,并对死亡这一现象做出了较为理性的解释。以此为根据,他否认了当时流行的神仙说与对不死的追求。同时,他认为通过裁节嗜欲能够延年益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社会政治层面,王充从他不幸的经历出发,并联系历史上诸多的事例,认为人的政治进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他将这种不确定性归结为“命”。王充还通过禄命、逢遇、幸偶等概念强化了这种不确定性,并最终形成了神秘的偶然论。不过,王充也在命的观念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  文章后半部分对王充命论思想中至关重要的“三命说”进行了重点分析,主要论述了三命说的渊源与三命说的内涵。文章最后,我以“命”为出发点,对命与气、命与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王充以“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某些重要部分进行了评价。可以看到,王充的命论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既给予了人力量,也使人软弱无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王充的命论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了解。
其他文献
一、摘录积累  语文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名篇,无论从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素材运用、思想立意哪一方面看,都是作文的范例,历来被大家推崇和模仿。模仿是创新的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写作年代久远、不符合时代特征、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差距较大、表达方式晦涩难懂等原因相
It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operators to program a remote robot for welding manipulation depending only on the vis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remote site.This pap
“创新理论”首先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熊彼特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制度创新是所有创新的根本,而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制度创新反思则成为认识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的“实践转向”的基
外语专家章兼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境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外语,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条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因而比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技术需要打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的自信心
初冬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幅大得可观的广告照片,载着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形象,竖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正在进行。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国际
该文旨在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观的科学内涵与实践生成本体论对传统本体论的变革.这一探讨是从生成论溯源开始的.按照本体论释义的不同,本体论可以具有两种范式:现代本体
针对兴安盟水资源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以拦蓄为主的治水措施,增加有效水资源量,解决兴安盟干旱缺水问题.
在目前的中华大地上,改革的浪潮正冲击着一切不合理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冲击着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行为中的旧习惯,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地加快了。生活在这样时代的记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