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河草坑矿田蚀变特征研究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来源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草坑铀矿田位于大富足岩体西侧构造、岩浆发育区。本文着重研究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蚀变受构造活动控制。岩体内由西向东蚀变的类型由复杂到简单,蚀变强度由强到弱。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类型多样。同一种蚀变具多期次特点,不同蚀变类型具有叠加现象。   2.论述了蚀变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指出水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硅化、赤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是主要蚀变类型。碱交代以钾交代为主,而钠交代不发育。   3.首次总结出绿泥石具五种存在方式:呈黑云母假象的绿泥石、鳞片状绿泥石、充填于气孔中的球粒状绿泥石、脉状绿泥石和以胶结物形式存在的绿泥石。其中,假象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而脉状绿泥石是铁绿泥石。   4.划分了河草坑铀矿田水平蚀变组合,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垂直方向的蚀变组合进行了划分。   5.根据蚀变形成的先后顺序将该区蚀变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微斜长石化-钠长石呈棋盘格子状交代钾长石-钠长石沿钾长石粒间对错蚕食交代钾长石-蠕英石为主的成岩后自交代阶段;白云母-水云母-黄铁矿-假象绿泥石-碳酸盐-硅化为主的矿前蚀变阶段;水云母-白云母-赤铁矿-黄铁矿-脉状、球粒状绿泥石-碳酸盐-硅化-萤石化为主的成矿蚀变阶段;水云母-硅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为主的成矿后蚀变阶段;高岭石、褐铁矿为主的表生蚀变阶段。   6.河草坑铀矿田蚀变粘土矿物的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伊利石主要呈碎片状,少量为长板状。绿泥石以片状为主。而高岭石为假六方片状及其集合体,少量为针状多水高岭石。   7.总结了在蚀变及矿化过程中组分迁移变化的规律。在蚀变及矿化过程中,W、Pb、Be、SiO2等与U有正相关关系。N2O、Nb、Ti、Ta等与U呈负相关关系。而Cu、Zn与U根据矿化类型及地点不同,既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与火山岩关系较密切的Mo在该地区与U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8.首次发现了方铅矿、锐钛矿对铀的还原沉淀作用。   9.总结了蚀变与铀成矿的关系。其中,碱交代过程促进了铀的活化、转移,改变岩石的性状,为铀矿物的沉淀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黄铁矿化、萤石化、水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硅化与铀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其他文献
KDP(磷酸二氢钾)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国防、航空航天、基础核物理研究等国家核心战略领域。然而,KDP晶体因为具有软脆、易潮解、对温度变化
传统的插齿机主运动机构,通常采用对心的曲柄滑块机构实现往复的插齿运动。当曲柄为恒定转速驱动时,滑块的运动为非匀速的对称往复运动。这样的往复插齿运动形式,一方面由于
目的: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方法: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相关专家以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发言、
塔河油田8区、10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岩性剖面结构复杂,存在多期次大气水岩溶作用,有关岩溶储层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岩溶缝洞储层发育展布规律尚不明晰,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尤其是岩溶洞穴型储层的研究,对本区进一步油气开发及勘探部署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塔河油田8区、10区的缝洞型储层(以岩溶洞穴型储层为主),利用地质、测井、测试及开发动态资料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岩溶地质学、
本论文以乐安油田草4块沙二~沙三段特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在油藏基础地质特征研究以及测井多井解释的基础上,对油藏储层非均质特征进行表征,找出有利的热采层段,提出合适的以延缓
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高效、节能、减排是作为现代工业代表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追求。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
本文建立同时检测海水鱼中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部分海水鱼可食用部分及内脏中的4种嘌呤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使用Agilent ZORBAX
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采用多个行星轮共同承担载荷,形成功率分流;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效率高、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等诸多优点,在众多的机械工业产品中应用广泛。但由于
“用刀割肾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n猛一看,这个问题荒诞至极,但是全国每20人中,就有1人感受过“肾如刀绞”.这几年,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期刊
面对21世纪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严峻形势,矿产预测研究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矿产预测工作的发展和各种地学数据的急剧增长,GIS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将随着地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