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多功能词“把”的习得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功能词指的是具有多个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词,汉语中有许多这样的多功能词,由于其用法复杂,留学生习得起来会比较困难,经常出现偏误,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在对文献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前人对多功能词“把”的习得顺序研究较少,而且多功能词“把”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内部情况较为复杂的一个聚合词,作为汉语语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选取多功能词“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结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简称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称HSK语料库)对多功能词“把”的习得情况进行研究。本文梳理了多功能词“把”的义项及其语法化顺序,并通过CCL语料库和HSK语料库对多功能词“把”的输出率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单一标准(正确率标准、相对输出标准、蕴含量表)和复合标准(两两组合、三三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把”的习得顺序。本文对“把”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大偏误类型:语形偏误、语法偏误、语义偏误、语用偏误。偏误率顺序为: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语形偏误。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义项等级、教学顺序、教学重难点这三方面提出了“把”的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者们也逐渐转向学习者内在差异的研究,其中学习动机是选择某一课程的原生力量,而学习焦虑在一定范围内会降低学习动机的水平,自我效能感作为学生内在感知的成分,与两者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对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焦虑本身的情况和差异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对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主要调查了河北大学各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焦虑与
学位
近几年来,虽然对外汉语修辞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否已经实践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有待考察。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对外汉语修辞格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各类相关大纲中对修辞格的要求情况,典型教材中修辞格的分布编排情况,HSK试题中对于修辞格的考察情况,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HSK作文中学生的修辞格使用情况。对以上这些方面修辞格使用的种类和频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具体
学位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基于课堂管理范畴下的课堂问题行为又是汉语教师们一直关心的领域。由于中美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美国中学的汉语课堂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让赴美汉语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而目前针对美国中学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有限,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曾经或正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的65名中国教师为调查
学位
总结式话语标记在语篇中起衔接连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留学生的篇章意识和语篇表达能力。因此,此类话语标记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教材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总结式话语标记的调查统计,共整理出“总的来说、总而言之、总之、总的来讲、综上所述、总的来看、总的说来”7个总结式话语标记,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和习得偏误进行了考察研究。本文使用的语料库主要是CCL语料库
学位
“多功能词”是与单功能词相对而言的。单功能词只有一个词类的语法功能,通常也只有一个义项,而多功能词具有多种词类的句法功能,它们的词义和用法都非常复杂,使得二语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错。所以不仅需要得到汉语本体研究的关注,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要关注它们。但通过整理前人的有关文献发现,前人对多功能词“被”的二语教学研究成果虽多,但是分布比较零散,缺少系统研究的文章;且偏误分类不统一,存在一定的问题。所
学位
语气副词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必然类语气副词使用频率高,位置灵活,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偏误。因此,本文选取了“必然”“必定”“一定”“肯定”对必然类语气副词进行研究。在对本体理论知识概括的基础上,根据中介语语料库和调查问卷的相关偏误语料,整理归纳出了中高级留学生在习得此类语气副词中出现的偏误类型。最后从影响留学生习得的因素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学位
“口部动词”是汉语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本文研究的“口部动词”是指以“口”为部首,且表示需要“口”这一器官参与具体动作的动词,以单音节口部动词为主体。口部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口部动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对口部动词的习得具有重要影响。但经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多集中于口部动词的个案和本体研究,对口部动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和对
学位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简称WTC)是一个涉及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项学科的复杂概念,最初用来解释人们在母语交流中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交际意愿的研究逐渐拓展到二语领域,诸多研究表明交际意愿对二语习得的重要影响。Mac Intyre等人在1998年提出交际意愿的情境可变性,强调交际意愿会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发生变化。笔者受其启发,认为
学位
频率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日常交际中还是课堂学习中都避免不了对频率副词的使用,因此对频率副词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选取了一组含“常”语素频率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在本体研究基础之上,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学生学习含“常”语素频率副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一是含“常”语素频率副词对比分析。语义方面从频率、规律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和语义指向四
学位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语言背后的中国文化。地方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将地方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地方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保定地方文化如何与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