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读、写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的方面。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顽固的应试教育迷思容易使高中语文读、写教学陷入困境。长期的接受性学习和标准化题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遏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呼唤基础学科的创新教学。而电影艺术和语文学科的统整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思路、途径。语文课堂对电影资源的利用由来已久,且历久弥新。教师总能从电影这一宝库中获得无穷灵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本研究正是借助其它艺术领域的资源优势来提升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品质,探寻更有效的教学过程,以期优化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但是,目前教师对电影资源的认知和应用仍普遍地处于浅层的感性阶段,高中教师对语文学科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缺乏认识。不能把电影艺术中的相关元素有机地纳入到语文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借助电影艺术探寻促进高中生的语文读写的能力的新途径,也就是由教师从电影作品中提炼相应相适的艺术形式或生动的内容,藉此改善语文读写教学中反复讲解却低效、现有语文知识不敷使用的现状。即: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厘定电影艺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以多元智能的激活为学法指导,实现高中生读写学习方式的某种转变,尝试构建以电影鉴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有效策略体系。在打开和电影之间的“艺术通道”的同时,回归和加速高中读写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过程,巩固或完善语文知识、能力架构的目标;进而通过语文学科与电影艺术的有机整合,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活化语文学科教学。根据这一思路,本论文首先进行了文献综述和问题背景分析,对电影资源和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种常见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了本研究的方向以及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从新课标要求、“大语文”教学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意义的阐述。之后通过“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论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对本研究的“电影艺术”明确界定后,从电影作品特征的认识来挖掘电影的优势,衡量其所具备的教学价值。继而从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困境以及目前电影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困境的认识中,探寻电影艺术与高中读写教学的对接点。最后进一步总结了借助电影艺术促进读写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从提问策略、解读策略、整合策略、评价策略四方面进行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本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