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超声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涎腺超声(salivary gland ultrasonography,SGUS)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 SS)中的诊断价值,以及SGUS与p SS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涎腺超声在p S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等方面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完善SGUS和唇腺活检(labial salivary gland biopsy,LSGB)确诊为p SS的患者,所有纳入的p SS患者均符合2016年ACR/EULAR的p SS分类标准。依据2019年OMERACT超声工作小组发布的涎腺评分系统及SGUS结果将p SS患者分为SGUS<2分阴性组和≥2分阳性组。对患者一般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诊断性检查等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SGUS、LSGB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涎腺超声阴性组患者年龄大于涎腺超声阳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年龄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多组比较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5),在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40岁组与≥60岁组之间(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而<40岁组、≥60岁组与40-60岁组之间分别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程方面,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涎腺超声阳性组中涎腺肿大患者多于涎腺超声阴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在口干、眼干、牙齿脱落、发热、关节痛、乏力、肺间质病变、肾小管酸中毒等临床表现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涎腺超声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血沉等常规实验室指标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在高水平Ig G、高水平类风湿因子、ANA≥1:320、抗SSA-52KD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的方面,涎腺超声阳性组中人数均多于涎腺超声阴性组,且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Ig A、Ig M、C3、C4、抗SSA-60KD阳性的方面,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者在Schirmer I试验、角膜染色试验和唾液流率方面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腺病理依据Chisholm-Mason分级系统分为三组即0-2级、3级、4级,多组间的差异比较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3级组与4级组之间(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而3级组、4级组分别与0-2级组之间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之间细胞因子进行比较发现仅IL-17在涎腺超声阴性组的表达高于阳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IL-2、IL-4、IL-5、IL-6、IL-8、IL-10、IL-12、IL-12P70、IFN-α、IFN-β和TNF-α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8.涎腺超声等级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r=-0.285,P<0.05),涎腺超声等级与唇腺病理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r=0.262,P<0.05),年龄与唇腺活检等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在p SS患者中SGUS与LSGB存在正相关性,当浸润的淋巴细胞灶>1/4mm2时,SGUS更易出现阳性结果。2.GUS呈负性相关,即年龄越小,更易出现SGUS阳性结果;年龄与LSG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3.SGUS和LSGB在p SS诊断中对反映涎腺受累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互为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4.SGUS阳性患者有高RF、Ig G水平,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及涎腺肿大倾向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区域麻醉下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5例,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射频热凝术组(n=45)与球囊压迫术组(n=60)。2.试验方法射频热凝术组行区域麻醉下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37例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TIPS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术后生存率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并行TIPS治疗的患者37例,在TIPS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随访,此后半年随访一次,随访指标为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
学位
目的:观察1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 sizing Leiomyoma,PBML)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总结既往文献,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方法:对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1例PB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学位
目的:探讨良性气道狭窄置入金属覆膜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我们对从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一科接受金属覆膜支架的15例良性气道狭窄患者(8名男性和7名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经支气管镜置入金属覆膜支架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气道阻塞程度、气促分级、Karnofsky评分(KPS评分)指标变化,并分析金属覆膜支架置入后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其疗
学位
目的:评估内科胸腔镜治疗复杂性肺炎旁积液(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CPPE)和脓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内科胸腔镜在CPPE和脓胸中的治疗作用,为CPPE和脓胸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5期CPPE及脓胸患者79例,分为内科胸腔镜组(54例)和胸腔置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
学位
目的:旨在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肝硬化合并PVT的高危患者。分析比较抗凝治疗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PVT患者的疗效,以期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肝硬化住院患者的195例病例资料,其中病例组为肝硬化合并PVT患者45例、对照组为肝硬化未合并PV
学位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内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顺序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心内一科行PCI的患者共1230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常规检查结果,包括BNP、肾功能、心脏超声等。于手术前4小时,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以1ml/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水化,术后给予呋塞米20mg静脉注射,并按照上述方法持续水化24小时,在术后48
学位
目的:研究补救PCI与直接PC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和短期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诊断为STE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再灌注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和补救PCI组。比较两组患者行PCI后TIMI血流分级3级例数、TMPG分级3级例数、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住院期间M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116例内科胸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谱构成、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内科胸腔镜表现的特点,探讨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内科胸腔镜的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住院并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内科胸腔镜表现等资料,分析116例患者的疾病谱构成、
学位
目的:探究发病至肝素治疗时间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 PCI)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 PC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