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与大陆渊源深厚,但是十九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接连遭受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戒严管制,随政权更迭而先后来到台湾的日本殖民者和大陆各省的移民,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饮食文化作为人们社会生活最根本的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改变,并影响至今。二十世纪之前的台湾饮食文化主要受来自福建漳州、泉州为代表的大陆移民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色彩,奠定了台湾人日常饮食文化的基调。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之后,大量日本人涌入台湾,带来了许多日式料理,改良了台湾的稻米品种,丰富了台湾的主副食品种。日据时期,台湾外食风气渐开,餐馆数量增加,并出现了日式料理屋和西餐厅,同时为了改善台湾的卫生条件,日本殖民者颁布一系列敕令规范了台湾的餐馆经营和食品市场;1945年二战结束,国民政府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接收回台湾,不久因内战溃败而退守台湾,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在台湾开始了长达38年的戒严统治时期。这期间台湾人的饮食生活经历了从米食到面食的转变,开始大规模地食用面类食品。上百万外省人的涌入也给台湾带来了大陆各地的风味饮食;1987年,戒严令解除,台湾逐渐走向民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台湾的小吃在夜市经济的推动下大放异彩,成为新时期台湾饮食文化发展的代表,开放的台湾市场也成为各国饮食文化竞相展现的舞台。可以说,这一百多年是台湾饮食文化大变迁、大融合、大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而作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台北,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台湾饮食文化变迁的分析,本文还对其背后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与政治权力和社会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从日据时期和光复之初分别由日本殖民者和国民党政府实行的食物配给政策可以看出政治权力对民众的支配和控制,而从国民党政府去台之后的“国宴”变迁历史则能感觉到政治体制的变化和普通大众饮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本文还以日据时期的日化教育和眷村菜中的历史记忆为例,来阐述饮食文化对社会认同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台北饮食文化发展脉络的考察来反映出二十世纪以来台湾饮食文化的变迁,并以此为基础阐述笔者对饮食文化与政治权力和社会认同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或许能为我们考察台湾的历史变迁提供一个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