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重金属单一提取法和重金属连续提取法,以“镍都”金昌为例研究了绿洲农田土壤主要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Cu、Zn、Ni、Pb和Cd在城郊土壤-小麦系统的富集迁移特征、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这些研究将给绿洲农田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寻找更适合的方法。根据实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研究区域78%的样点土壤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中污染和重污染样点分别为32%和24%,主要是Cu和Ni的污染。(2)Cu在小麦各器官中的含量分布基本表现为根>麦叶>麦壳>茎秆>麦粒;zn在小麦中的分布基本表现为小麦根中zn含量较高;小麦各器官中Ni的含量分布表现为根>>麦叶>麦壳>茎秆、麦粒;Cd在小麦根、麦叶和麦壳中的含量高于小麦茎秆和麦粒中的Cd含量。各元素在小麦中的迁移能力表现为Zn>>Cd>Cu>Ni。小麦麦粒中Cu的平均含量为7.25mg/kg,接近食品卫生限量标准;麦粒中Zn和Cd的含量远小于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小麦麦粒中Ni的平均含量为8.35mg/kg,远大于食品卫生建议标准,且样品超标率为100%。(3)研究区域土壤中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赋存,其次为残渣态,可交换态的含量最低;Zn的形态分布趋势表现为残渣态Z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可交换态Zn;Ni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赋存,其次是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可交换态Ni含量最小;Pb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赋存,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最小。Cu和Ni的形态分布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Zn的形态分布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对Pb的形态分布影响明显。(4)土壤重金属全量法、DTPA提取法、EDTA提取法和NH4OAC提取法均是较好的评价其绿洲土壤中Cu生物有效性的方法;重金属全量法和NH4OAC提取法不能用于评价绿洲土壤中Zn的生物有效性,Tessier五步形态中的较稳定态Zn含量和分配系数、Zn的DTPA提取量和Zn的EDTA提取量对小麦麦粒中Zn含量有一定的指示作用;DTPA可以用于评价绿洲土壤中Ni生物有效性;土壤重金属全量法、DTPA提取法、EDTA提取法和NH4OAC提取法均可以用于评价研究区域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