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种粮收益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是关系到我国粮食供给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提高农户种粮收益,可以将政府保障粮食供给的宏观目标与农户追求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微观诉求统一在一个框架下,对于兼顾实现农民增收与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全国固定观察点大样本微观住户数据,并结合统计年鉴宏观数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讨论土地规模与市场价格条件对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增强我国粮食供给安全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利用宏观数据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价格、成本与收益的变化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住户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变动对农户粮食产量与平均成本的影响,以考察土地规模在提高种粮收益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利用微观住户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对于农户粮食产量的影响,并结合宏观数据测算了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率,以考察市场价格因素对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土地规模扩大能够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土地规模扩大可以提高农户家庭的粮食产出水平,增加种粮收入;土地规模扩大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的种粮净利润;小麦与玉米生产存在着轻微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能够带给农户额外产量,从而提高种粮收益水平。土地规模扩大对小麦与玉米增产有利,对稻谷增产不利。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稻谷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土地规模上升,会导致小麦与玉米的单产微弱提高,但会造成稻谷单产水平随之发生下降。粮价上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的粮食产量,单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会导致粮食减产,但影响程度较低。粮食价格对稻谷和玉米增产的激励作用近年来出现了上升,对小麦增产的激励作用在下降;单一物质投入要素价格的粮食产出弹性普遍较小,不同要素价格的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产品与要素价格对种粮收益的影响表现在:物质要素投入在小麦生产中回报价值较低,在玉米和稻谷生产中回报价值较高;在稻谷和玉米生产中,种子与机械投入的边际报酬率较高,化肥和农药投入的边际报酬率较低。此外,研究发现补贴金额对于农户种粮生产成本具有补偿作用,但对于农户粮食产量提高无显著促进作用。采用良种补贴有利于粮食增产:粮食直接补贴则对稻谷增产有微弱促进作用,却不利于玉米增产。基于结论,本文建议应在对不同粮食作物进行区别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同时,应努力完善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与保护价格政策,发挥市场价格在种粮收益与粮食增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粮食支持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特别是专项生产补贴力度。将若干具体政策纳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框架下,协调一致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农户的种粮收益,激励农民种粮行为,从而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金融经济学中状态价格与随机折现因子等理论的分析,认为资产定价会受到行为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状态价格函数,并建立了行为影响资产定价的多项式模型。
质朴性、象征性、兼容性、随意性是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独特内核,带有显著地域特征,触及到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问题。探究地方皮影艺术的审美追求,对指导当代艺术创作,促进地方民
随着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方面,许多学校开展地还不是很乐观。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小学
1.目的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临床病人发生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并已成为导致临床危重症患
在当代中国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终身教育”思想也得到认同和普及,“自我教育”也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自我教育的研究和论著一
中庭建筑在当今建筑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类型丰富多彩,中庭的概念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发展形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关注和采用,中庭在丰富建筑空间
《官场现形记》是清代末期李伯元的作品。《官场现形记》中的语气词,作为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加以探讨。尽管对《官场现形记》的其他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
<正>1.引言构造不仅控制着含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还控制着煤层气的生成、聚集和开采。英国的Davdir和澳大利亚的Jshhedr等都提出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特征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会议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一些困难。
目的探讨通过注意骨显像的技术操作要点及正确使用骨显像的各种方式提高骨显像影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11年~2012年2543例接受骨显像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显像仪器为GE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