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GST13、GsGST14、GsGST19基因克隆及耐碱转基因苜蓿新株系的培育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90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而盐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苜蓿的生长效率、根瘤形成以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从而限制了苜蓿的产量。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面积高达373万hm2,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植物受着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造成的离子毒害,及由高pH值造成的生理毒害作用。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碱转基因苜蓿新品种,充分利用我国盐碱地资源,满足畜牧业对牧草产量日益增加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类在植物胁迫耐受及细胞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酶。本研究以耐盐碱野生大豆为试材,结合本实验室构建的野生大豆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以及基于表达谱构建的碱胁迫调控网络,筛选出3个GST家族的基因一一GsGST13、 GsGST14和GsGST19,并克隆得到其全长CDs。构建了3个由组成型启动子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苜蓿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苜蓿新株系。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耐碱性及生长发育状况,发现这3个野生大豆GST基因均能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碱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野生大豆碱胁迫应答关键基因的筛选  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野生大豆碱胁迫转录谱,及基于该转录谱构建的野生大豆碱胁迫应答基因调控网络,筛选得到了3个GST家族的碱胁迫应答基因,分别命名为GsGST13、GsGST14和GsGST19,三个基因都位于碱胁迫基因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  2.GsGST13、GsGST14和GsGST19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利用反转录PCR扩增得到了3个野生大豆碱胁迫应答关键基因:GsGST13、GsGST14和GsGST19。通过对预测蛋白结构分析发现,GsGST13(编码219个氨基酸)、GsGST14(编码224个氨基酸)和GsGST19(编码225个氨基酸)均属于Tau类GST亚家族成员,都具有GST家族的特征性结构域,分别包含有相对保守的结合谷胱甘肽(GSH)的G-位点,以及相对多样性的结合疏水分子的H-位点。  3.GsGST13、GsGST14和GsGST19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构建了3个由E12和CaMV35S启动子调控植物表达载体——pCBE-GsGST13、pCBE-GsGST14和pCBE-GsGST19,用于GsGST13、GsGST14和GsGST19基因在苜蓿中的整合表达及基因的功能分析。  4.转基因苜蓿的获得  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sGST13,GsGST14,GsGST19基因转化紫花苜蓿栽培品种肇东苜蓿,并获得大量再生植株。通过PCR鉴定,共获得转GsGST13基因PCR阳性植株12株,转GsGST14基因PCR阳性植株11株,转GsGST19基因PCR阳性植株17株。随机从GsGST13、GsGST14和GsGST19转基因PCR阳性植株中各选取2个株系进行RT-PCR分析,结果显示GsGST13、GsGST14和GsGST19在转基因苜蓿中均得到了超量表达。  5.转基因苜蓿耐碱性分析  通过对GsGST13、GsGST14和GsGST19转基因苜蓿扦插幼苗在0、50、1OOmmol/L NaHCO3胁迫处理条件下的生物学分析,发现GsGST13、GsGST14和GsGST19转基因苜蓿均具有较高的GST酶活性,并且在碱胁迫条件下能够促进GST酶和SOD酶活性的诱导,减小碱胁迫对植物产生的氧化伤害,并且通过降低碱胁迫对转基因植物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转基因植物在碱胁迫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确保转基因植物在碱胁迫条件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根系吸收能力,使转基因植物具有较强耐碱能力。
其他文献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dron)是菊科蒿属旱生半灌木,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植物种,也是沙地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和建群种。由于差不嘎蒿抗逆性强,生态可塑性大,具有很
一位身患绝症依旧忠于党的事业的理论研究者,一位历尽艰辛依旧爱岗敬业的创新理论宣传者方永刚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
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速滑队男运动员18人(健将9人,一级9人)以力量的不同负荷训练后,测试运动员血清肌酸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前后,由于负荷强度不同
速滑冰刀的改革使世界速滑技术和运动成绩出现了空前的大飞跃,引起国际速滑界的高度重视.如何认识这一重大变革对速滑运动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使我国速滑技术、训练理论、
本研究目的是为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队提供医疗科技服务,防病治病,保证运动员以最佳身体状态进行训练和比赛,力争在第19届冬奥会上实现中国代表队金牌零的突破,并在此科技服务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各科室疫情防控期间防护物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为持续改进疫情期间紧缺物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对86名医院
冰球运动员比赛中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伴有身体相应肌肉群的最大用力.目前,我国冰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本课题研究
我国的冰雪运动水平近年来迅速提高,这已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等项目得已证明,这无疑与我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通过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发展战略研究中
合理的速度滑冰技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弯道技术比直道技术难,而且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弯道滑行技术中由直道向弯道转换、弯道动作的实施等几个阶段进
目前,女子冰球发展较为迅速,技战术也越趋男子化,因此提高运动员的个人对抗能力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通过中国女子冰球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速力训练和辅助训练器材的改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