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都市的一种方式——从杨德昌的电影看台北的再现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德昌的电影作品始终将镜头对准台北这座城市,在细致刻画台北城市和台北人之外,影片作为文本,再现了台北从一个城市的雏形(60年代)到一个都市的成形(70年代末至80年代),再到一个后工业时代的国际大都市(20世纪末)这一线性的城市化进程。而这三个时期分别体现在杨德昌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代表的是60年代、仍处于城市雏形阶段的台北;都市三部曲《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代表的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已经步入成熟都市社会的台北;“后三部”《独立时代》、《麻将》和《一一》则是代表了20世纪末、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台北。在城市化进程中,杨德昌电影中的台北呈现了不同文化生态的对立、承接和起落,正是在这些文化生态的冲突中,文化生态以及台北城市的各种表征象征性地隐喻了台北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应的文化变迁。独立于社会学的考察之外,杨德昌用电影文本为观影者提供了想象台北的一种方式。
其他文献
苏曼殊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难以忽视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在研究苏曼殊的时候,普遍存在选择性论述的倾向。一方面,在苏曼殊的全部艺术中,作出“诗优于画,画优于小说’’的区分,研究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自《论衡》产生以来,历代对《论衡》的评价构成了一部《论衡》评价史。《论衡》的声誉时而上升,被誉为天下奇书,时而下降,被斥为背经离道之作。清代人对《论衡》的评价是《论衡》
分析了传统Ⅳ机制下的密钥更新周期,指出过于频繁的密钥更新对硬件压力过大,因此考虑对更新周期进行延长.结合两种Ⅳ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分区随机Ⅳ机制,并在新Ⅳ机制下探讨了
为实现空气分级低NOx燃烧锅炉主燃烧区过剩空气系数的在线监控,提高该类燃烧系统的运行水平,以二次风挡板作为一次元件,利用二次风箱到炉膛出口的压降模型对二次风喷嘴的空气
12月25日上午,一块写着“青山那路口”的南昌公交站牌照片在网络上蹿红。记者了解到,原来在南昌长巷村站公交站台上,一张印有126路公交车途经站点的指示牌中,126路公交车的发车地
2017年8月3日,珠江委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会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会,贯彻落实陈雷部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
期刊
本文选题为20世纪旧体诗人的文献研究,在近年以来,20世纪旧体诗成为学术界逐渐关注的一个重点,但多限于一些习知的大家,而且时间上也偏于20世纪前半期,本文作者,经过十余年的
学位
大凡做事学艺都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学习摄影也有一个境界转换提升的过程,以个人的体悟,有三种境界:猛虎下山,突飞猛进,此一境,是为初境;车陷淤泥,滞步不前,此二境,是为困境;白鹅出瓶,返朴归真,此三境,是为化境。  一、初境  翻开摄影史,大多数的摄影大师都是偶然接触“魔盒”而至终身不悔,未摸照相机之前,觉得摄影是门极难驾驭的艺术,思之念之,至入门初学,时有清晰得意之作,顿生自豪欣喜之心,于是对摄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