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河猴 (RHESUS MACAQUE,MACACA MULATTA),不仅是灵长类动物进化比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研究传染性疾病、器官移植和研发新疫苗时最为广泛使用的动物模型之一。而高度多态性的MHC-I类分子在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机制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人类和恒河猴通过不同方式达到MHC-I类基因的多态性。相对于人类而言,对于恒河猴MHC-I类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对恒河猴MHC-I类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针对印度恒河猴Mamu-A 基因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关于中国恒河猴的相关报道则非常罕见,鉴于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恒河猴资源,对其进行分型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恒河猴MHC-I类基因的数据库,为将来筛选中国恒河猴MHC-I类基因限制的可能的抗原表位提供清晰的免疫学背景。
本文采用克隆-测序法 (clon-sequencing) 对中国恒河猴Mamu-A基因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绘制中国恒河猴Mamu-A等位基因的进化树。发现了19个新的中国恒河猴基因型,补充了Mamu-A基因相关数据库;通过与印度恒河猴和食蟹猴的抗原肽结合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对,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很高,因此推断中国恒河猴完全可以替代印度恒河猴作为AIDS动物模型。此外,还通过摸索,优化了测序反应的条件,为实验室整个工作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