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乳腺癌患者HIFU后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浸润分布特点及活化分子表达。(2)研究乳腺癌患者HIFU后同侧腋窝淋巴结的免疫效应细胞及活化分子表达的变化。(3)初步观察HIFU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1)以48例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3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1~2周首先用HIFU治疗,即HIFU组;另外25例为对照组,仅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收集乳腺癌肿瘤局部组织及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局部,先采用HE染色,观察和计数两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分布情况;用SP免疫组化技术单标染色显示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20~+细胞、CD57~+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双标染色显示局部组织中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量。腋窝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在HE染色下观察淋巴结的显微结构变化,按照Cottier提出的淋巴结免疫反应判断标准和Di Giorgio的分级分型方法对两组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免疫组化单标显示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20~+细胞、CD57~+细胞分布和数量变化,双标显示淋巴结中表达活化分子的CD3’T细胞数量。分别采用f检验和对数似然比检验对两组的对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2)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IFU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检测,观察HIFU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 结果:(1)乳腺癌肿瘤局部,mFU后局部浸润’l’II。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尸<0.001),CD3’细胞、CD3+一肌ADRl+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57+细胞、CD20+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尸均<0.001)。(2)腋窝引流淋巴结,fIIFU治疗组免疫反应状况不同于对照组(P<O.01),多呈混合高等级免疫反应表现。免疫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副皮质区内CD3’细胞、CD3’}玎LA—DR’细胞、CD4’细胞,髓索内CD3+、CD20’细胞及淋巴结内C。D57+细胞均较对照组多,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JF)均<0.01)。(3)HIFU后早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十细胞比例增加,CD4/CD8比值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 结论:(1)乳腺癌患者HIFU后肿瘤局部TIL浸润增多,活化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表明}tIFU后局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2)乳腺癌}tIFU后腋窝’FD[.N免疫反应发生率升高,免疫反应强度增强。’I’DI。N内多种免疫效应细胞明显增多,CD3+细胞功能活化,表明}tIFU后腋窝’I’DI。N特异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3)恶性肿瘤患者HIFU后早期外周血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升高,表明HIFU后机体全身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