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护士安全文化认知现状,构建适合临床护士安全培训的核心知识体系;开展护士安全培训并评价效果,为完善护理安全培训体系,深入开展护士安全文化课程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调查性研究等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借鉴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QSEN)课程参考模型,初步拟定适合于临床护士的安全培训核心知识体系。(2)在初步拟定的核心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按照基础护理教育课程的模块制定的要求和步骤,将安全知识体系模块化,同类知识点归结为同一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学习某一内容的全部知识,形成多个模块,共同形成护士安全培训核心知识体系。然后采用在教育研究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拟定护士安全培训知识体系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适合临床护士安全教育培训的知识体系。(3)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自愿接受调查与培训的护士125例,采用构建的安全培训知识体系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为集中课堂授课,共两个月30个课时。(4)以中文版护士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认知调查问卷、“护士安全培训课程反馈评价表”,评价培训效果。(5)研究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1)护士安全文化认知现状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安全态度调查各维度的均值在(3.35-4.29)之间;得分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管理感知、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度、团队协作、压力认知、工作条件。护士安全态度调查在学历、工作时间、年龄、职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认知总分为(12.74±1.81)分。(2)护士安全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安全培训内容的5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均数均>3.5,专家对拟定的安全培训知识认可程度高,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立适合我国护士安全培训的知识体系,分为5个维度,36个知识点。包括安全文化的诠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及心理评估;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3)护士安全知识体系的实施及评价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与培训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前后护士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对培训反馈较好。结论(1)护士安全文化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态度虽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不足,没有采用足够的安全行为,亟待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2)构建了护士安全培训的核心知识体系,为医院进行安全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3)安全课程培训的实施对提升护士安全意识、改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医院安全文化氛围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