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国家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掀起了乡村建设的高潮,公共空间作为村民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成为了主要建设与改造的对象。经过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与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历史因素和村民需求的不断更新与提高,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仍不能很好的满足村民需求和乡村发展需求。村民是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建设满足村民需求的公共空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且十九大也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建设思想,由此看来,满足村民需求是提升乡村公共空间质量与活力的关键。因此,对于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提升的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村民需求作为切入点做了以下研究:
首先,基于对相关文献和政策的研究与梳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综,继而概述乡村公共空间的类型和演变,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结合研究,阐释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意义。
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归纳了村民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满足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为目标,设置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5项系统层指标,视觉需求、空间安全需求、公众参与需求等17项准则层指标以及良好的采光性、安全的设施、家乡归属感等36项指标层指标。
再次,以评价体系为基础,运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我国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四个省份的二十二个乡村的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做了评价,随后对评价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各省村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做了深入分析。
最后,依据各省村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提出了两个方面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的策略与建议。第一、根据指标重要度和公共空间满意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和优化应采取差异化策略。第二、基于村民的需求:完善公共设施确保空间质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提倡公众参与提升公共空间的民主性、顺应公共空间需求的变迁拓展公共空间新功能、树立乡村的良好形象以提升公共空间满意度。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村民需求作为切入点做了以下研究:
首先,基于对相关文献和政策的研究与梳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综,继而概述乡村公共空间的类型和演变,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结合研究,阐释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意义。
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归纳了村民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满足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为目标,设置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5项系统层指标,视觉需求、空间安全需求、公众参与需求等17项准则层指标以及良好的采光性、安全的设施、家乡归属感等36项指标层指标。
再次,以评价体系为基础,运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我国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四个省份的二十二个乡村的村民对乡村公共空间做了评价,随后对评价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各省村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做了深入分析。
最后,依据各省村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提出了两个方面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满意度的策略与建议。第一、根据指标重要度和公共空间满意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和优化应采取差异化策略。第二、基于村民的需求:完善公共设施确保空间质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提倡公众参与提升公共空间的民主性、顺应公共空间需求的变迁拓展公共空间新功能、树立乡村的良好形象以提升公共空间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