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氨基丙醇的绿色合成新工艺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2-氨基丙醇是合成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的关键中间体。本文研究并比较了其三种有工业化价值的合成工艺,包括L-丙氨酸先酯化后化学还原法、直接化学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对各工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尽管催化加氢还原法存在产品光学纯度稍低和反应安全性差等缺点,但它在生产成本和三废排放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化学还原法,并且上述缺点在市场和生产的允许范围内,所以催化加氢还原法是制备L-2-氨基丙醇的最佳工艺。催化加氢还原法的工艺过程为: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钌溶于碳酸丙二醇酯的水溶液中,用氢气还原成纳米钌金属颗粒,再用活性炭吸附,制成Ru/C纳米金属催化剂;将其和L-丙氨酸加入到水中,在高压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反应,经萃取、干燥和脱溶后,精馏得到L-2-氨基丙醇。制备负载型5%Ru/C纳米金属催化剂的较优条件为:用质量比为5%的碳酸丙二醇酯水溶液作溶剂,在30℃和2MPa时,投入Ru/C质量比为5%的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钌,用氢气还原2小时,再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和真空干燥即可。制备L-2-氨基丙醇的较优反应条件为:用水作溶剂,L-丙氨酸的浓度为0.67mol/l,负载型5%Ru/C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用量为L-丙氨酸质量的10%,反应压力为8MPa,在100℃反应9小时,经萃取、干燥和脱溶后,精馏得到产品,纯度为99.8%,ee值为99.73%,收率为86%。L-丙氨酸催化加氢还原法制备L-2-氨基丙醇,反应收率高,生产成本低,三废排放量少,用催化反应代替了传统工艺的当量反应,是原子经济性好的清洁反应,可实现工业化生产,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可以分为n-6和n-3两大系列,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L
库岸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因其具有普遍性、危害性和特殊性,故深入研究岸坡的触发机理及发展演化过程,对评价岸坡的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和
非常规超导态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近年来,低维关联电子体系的超导性与磁性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二维关联电子体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基于二
富勒烯纳米管在诸多领域有着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许多关于C60纳米管合成的研究,而采用比C60更廉价的C60/C70粉末为原料合成C60/C70纳米管(FNTs)的研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由于学业压力或工作压力的增加而越来越忽视自身的健康,同时年轻人的压力过大使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中的老人,在老年人发生意外的时候
茨哈峡水电位于青海省境内,是黄河干流龙羊峡以上、海拔3000m以下河段最大的梯级电站,最大坝高254m,是以发电为主,辅以防洪、拦沙等的大型综合性水利设施。4~#倾倒体位于茨哈
高温超导材料在强电和弱电领域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超导薄膜可在以薄膜基础的微电子学器件上首先突破应用。高温超导材料YBa2Cu4O8(简称Y-124)是一个稳定的完全化学计量比的
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51108488),本文通过大比尺落石模型试验分析了落石形状、质量和坡段特征对落石运动过程中敏感参数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其取值范围,同时揭示了圆球
利用烃源岩的生烃量及其滞留烃量可计算其排烃效率。有机质成烃优先满足干酪根的溶胀、干酪根的吸附、干酪根孔隙的容留、无机矿物的吸附以及无机孔隙的容留等滞留能力后后才
芴及芴衍生物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溶液和固态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以及结构可修饰等优点,而成为一类重要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缺点是发光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