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交汇条件下弯道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iqia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支流交汇在自然河流中普遍存在,是一种常见的河貌型态。由于河流弯道形状不同,考虑干流河道在汇合口的物理形状特征,将其划分为曲线型汇流与直线型汇流两大类别。曲线型河道水流型态多变,再有支流汇入,使得汇流口附近的水流运动愈加复杂,呈现诸多水力学特性:支流造成干流上游壅水,邻近交汇口下游存在分离区,横向环流等。这些特性随各种水力要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包括支流出水口形状、干支流河床高差、河床坡降比率、入汇角、汇流比等,其中汇流比和入汇角对弯道水力特性影响较大,是比较重要的控制要素。本课题通过对支流交汇于弯道干流凸岸时的弯道水流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汇流比和入汇角对交汇口附近弯道水流特性的影响。在以往研究中主要是探究支流交汇于直线干流的水力学特性,但对支流斜交于曲线干流研究相对较少。而支流交汇于干流弯道凸岸处和交汇于干流凹岸处相比较,支流水流进入干流弯道处由于受离心力作用,支流对主流的顶托作用会更加明显,导致河段流场分布急剧变化,引起主流摆动,扰乱泥沙输移,极大地影响河段水流、泥沙运动状况,对航道条件也将造成极大的干扰。因此,开展支流交汇于干流凸岸弯道水流特性影响研究,对河段演变分析、河道整治措施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弯道交汇河段水流运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水槽试验模型,进行清水试验,采用多普勒流速仪(ADV)等仪器,分析了水流入汇角、干支流汇流比对交汇口及其下游附近区域的表面水流运动、水面纵横水力坡度变化、弯道流速特性及环流强度变化、交汇河段水流流速分布和水流动力轴线分布规律。研究得出:支流入汇角逐渐增大时,其对干流影响也随之增强;交汇口下游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出现峰值且断面流速在交汇口处不均匀性增强;交汇口附近环流强度随之变大且入汇口下游环流旋度最值断面逐渐下移;动力轴线最高点有向凹岸移动的趋势且越靠近交汇口摆动愈剧烈;弯道凹岸水面纵比降随着汇流比的增大,在交汇口断面的水面高程沿程变化越大;水位沿横向呈曲线变化,干流的水面比降Jc随汇流比的减小而增大。本课题针对改变入汇角和汇流比对曲线型交汇口弯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为曲线型交汇河流的河床演变分析、河道整治措施制定等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杨树叶纹斑病是近年来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又称杨树叶枯病。1979年赵震宇首次报道了新疆杨树叶纹斑病,指出该病害主要发生于杨树叶部,发病最重者整
本文选择以广东省的大学生作为“国家认同”的研究对象。这主要是由于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广东省的青年具有经济条件较好
会议
围岩压力是洞室经过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形成的应力,它是进行洞室支护设计时必不可少的参数。因此研究它有很强的工程现实意义。 本文系统介绍了估算围岩压力的各种基本方法
Ca2+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信号分子,它调控许多不同的细胞内进程,包括细胞增殖,发育,迁移,分泌,学习和记忆。钙调素(CaM)是细胞内Ca2+信号的主要受体,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
摘要:一个班级如同一个“家庭”,温馨化的环境必然使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快乐的成长。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家长”,不吝惜赞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赞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留下展示的空间,把本该属于孩子们的舞台还给他们;温馨化的评语,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使孩子们喜欢知识、热爱教育,在温馨与芬芳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也必将创造出更加温馨的美好世界。  关键词:班主任;赞美
新安江大坝右岸地质条件复杂,坝基为乌桐石英砂岩,并且夹有较多的薄层页岩,其中有sh1、sh2两层较厚层页岩分布和F0、F1两条断层通过,且节理裂隙相当发育。施工期间在右坝肩▽142m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与水源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常规过滤工艺已经不能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对浊度、耗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强化过滤工艺也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