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泥鳅性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初探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泥鳅性腺分化的规律,温度对泥鳅性腺分化的影响,以及温度影响泥鳅性腺分化的可能机制。在自然水温(23~25℃)条件下,1日龄仔鱼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orimordial germ cells)位于消化管上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肠系膜的两侧;10日龄时生殖嵴生成;20日龄时PGCs迁入生殖嵴,形成原始性腺;25日龄时原始性腺开始向卵巢分化;35日龄时原始性腺向精巢分化;46日龄时,双侧卵巢合并成1个卵巢。较高水温(27~32℃)促使性腺发育趋向雄性,且随着水温升高,雄性比例增大,性腺的组织结构也出现某些异常,如出现雌雄同体的现象。较低的水温(20±1℃)对泥鳅的雌雄性别比例没有多大的影响,与自然水温培育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接近1:1。芳香化酶基因是控制泥鳅性比的一个关键因素。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芳香化酶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在性腺未分化时,较低水温中泥鳅的芳香化酶基因表达量比较高水温中的低,但是在性分化期及性分化后,较低水温中的泥鳅芳香化酶基因表达量比较高。实验结果表明,从性腺分化的关键时间开始,较高的水温会影响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降低芳香化酶的活性,使得泥鳅往雄性化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植物对土壤中硫的利用包括根系对硫酸盐的吸收、转运、同化、分配等过程,这个代谢过程由一系列酶和蛋白质参与和调节。其中,硫掺入到半胱氨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是由半胱氨酸合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构建基于组合5003×P-138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并对该组合的450个RIL家系在对照与干旱两种环境下的株高、产量进行初级定位,分析控制玉米株高和产量的QTL位
生境片断化已经成为威胁物种生存和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生境面积减小、残余斑块间隔离度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还会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学位
龟类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龟的长寿可能与它抵御各种恶劣环境伤害的潜能有关。对于大多数脊椎动物而言,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但龟类却能在低氧或者完全缺氧的环境
细胞内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组蛋白乙酰化的失衡与肿瘤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衡的打破成为某些肿瘤形成或发展的直接因素。本实验中我们从药物制滴菌素(trichostatin A,TSA)及基因水平阻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或下调其基因表达,观察处理因素所致的细胞效应,探讨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修饰在MCF-7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