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因此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效益,更关系到一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高低。由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高风险、高投入、收益不确定、正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性等诸多问题,使得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来推动企业创新。本文围绕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创新政策是否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以及影响程度有多大等方面展开。文章选取了政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资助、税收优惠、政府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财政支出、政府对研发机构创新活动的财政支出以及人力资本建设这5个方面作为本文政府创新政策体系的研究变量。运用我国30个省份近12年的相关数据,经过指数化处理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先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计量;然后,建立面板模型,以这5个政府创新政策作为投入变量,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值作为产出变量,运用Stata软件对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和检验。结果显示这5项政策除了“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直接资助”和“政府对其所属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财政支出”这2项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负向作用外,“人力资本政策”和“对高校研发活动的财政支出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明显的正向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明显的负向作用。据此,各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政策进行优化和完善,针对那些未能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明显正向影响的政策应该加大投入,让它们充分发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而那些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政策,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让它们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