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量子力学的发现和信息理论的产生无疑是二十世纪极其重要的两个事件,这两者结合的产物是量子信息科学,量子信息科学呈现出与经典信息科学截然不同的崭新面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比如,利用量子态的相干叠加性,人们提出了量子并行算法,用以解决诸如大数因式分解等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如,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使得量子信息不能像经典信息那样可以被任意复制,这使得人们能够建立起绝对安全的量子密码系统。再如,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力学的发现和信息理论的产生无疑是二十世纪极其重要的两个事件,这两者结合的产物是量子信息科学,量子信息科学呈现出与经典信息科学截然不同的崭新面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比如,利用量子态的相干叠加性,人们提出了量子并行算法,用以解决诸如大数因式分解等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如,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使得量子信息不能像经典信息那样可以被任意复制,这使得人们能够建立起绝对安全的量子密码系统。再如,量子纠缠可以起到连接不同空间点的量子信道的作用,从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信息科学为信息论打开了新的大门,有着许多经典信息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信息安全,运行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总之,量子信息科学的诞生,为未来的信息科学和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量子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以及其它学科中,这也促进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物理学家加入到这个研究行列,他们一方面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寻找,在尝试各种适合量子计算的系统,如腔QED,量子点,核磁共振等等来实现量子计算。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一些自身的缺陷。量子自旋链系统,是基于固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量子计算的系统。这种系统,对量子纠缠态的生成,量子态的传输,克隆,量子逻辑门的构造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特色和优点,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里,我们对基于自旋链系统中的量子态的特性,量子态的传送和量子克隆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 (1)研究了自旋链中的热纠缠和混度。在量子信息处理,特别是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中,固体系统,由于其具有可扩展和易集成性,是最有希望进行大规模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大量的文献表明,固体中的自旋链是实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的物理系统之一。在众多的实现方案中,往往需要量子纠缠这种物理资源及其控制纠缠的方法等。另外,对自旋链这类多体系统纠缠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一个量子态可用纠缠度和混度这两个自由度来描述。在现实中,一个微观物理系统容易和周围的环境耦合,这样就导致该物理系统从一个纯态系统演化到一个混态系统,因此有必要考虑自旋链的混度。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研究了三个量子比特的自旋链热纠缠和混度,详细讨论了各种参数,例如温度,各向异性和外界磁场等对它们的影响,发现了一些规律,例如,混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单调地增大,而纠缠则不这样。在零温时,要完全区分基态,必须同时考虑纠缠度
其他文献
本文中,我们通过引入高阶Parzen windows的方法研究学习理论问题中的一些算法,并应用到多变量的随机采样问题中。最初的想法主要来源于Parzenwindows估计密度函数和采样理论。首先,我们定义出基窗口函数,由基窗口函数构造出高阶Parzen windows函数。当边缘分布函数在采样的定义域附近满足一定的衰减性条件,我们给出了最小平方形式下的回归函数和密度估计函数的学习率。并且当边缘分布
以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为代表的巨磁电阻材料,由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超大磁电阻效应(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在提高磁存储密度及磁敏感探测元件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类材料还表现出诸如磁场或光诱导的绝缘体-金属转变,电荷有序、轨道有序、以及相分离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容,涉及到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基本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微观物理机制,必将对凝聚态
等离子体鞘层是等离子体物理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也是等离子体物理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不仅在等离子体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等离子体诊断、表面处理和聚变研究等领域中也有实际应用。鞘层的基本理论目前已经比较完善了,但鞘层的实验诊断工作开展的并不多,且前人的鞘层实验诊断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全吸收的器壁或电极(如金属平板、球形电极)形成的稳态鞘层。而在实验室等离子体中,部分吸收的电极(如金属栅网
电子动量谱学(Electron Momentum Spectroscopy)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是开展原子分子结构研究工作所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它不仅能得到原子分子的电离能和电离微分截面信息,而且能得到原子和分子中能壳分辨的电子态波函数信息,使得其意义重大。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由于敏院士主持)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支持下,研制成功了一台先进的多功能电子动量谱
本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 回顾了高温超导磁通动力学的简单历史,对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模型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诸模型在磁弛豫和E-j关系上得到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将从涡旋玻璃态和集体蠕动模型得到的弛豫率s-T关系与实验进行了比较;而且,考虑到高温超导体较低的Uo和接近Tc的较高的工作温度,在Anderson-Kim热激活模型中考虑了从低势能向高势能的跳跃(反跳)项,将得到的s-T
本论文从生物无机化学角度对两种重要的酶---尖吻蝮蛇蛇毒糖苷水解酶(AA-NADase)和肺结核分枝杆菌RecA intein进行了功能和性质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AA-NADase的多功能活性,首次发现其具有ATP/ADPase-like的新活性;进一步的探究发现AA-NADase的多功能活性依赖于Cu2+离子和二硫键。Intein自催化的蛋白剪接作用受到金属离子的抑制,采用金属离子与蛋白相互作用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SM)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标准模型的粒子谱中除了提供粒子质量的Higgs玻色子外都已经被高能加速器实验所找到,由于中性标量Higgs玻色子是电弱对称自发破缺机制(Higgs机制)所必须的,寻找Higgs粒子和探究电弱对称破缺机制是未来高能对撞机实验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和将于2008年投入运行的西欧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寻找H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蛋白质分子的参与。蛋白质分子的功能往往与其空间结构紧密相关,因此人们对于蛋白质结构投入越来越多的注意(如国际上有专门的结构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结构的试验测定费时费力,并且成功率非常有限,而未知结构的蛋白质分子数量非常庞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同时更是为了深入认识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研究者一直试图发展分子模拟方法发展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
铜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铜代谢的紊乱对中枢神经系统是有害的,尤其是铜浓度过度升高时。中枢神经元中含铜量病理性的升高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学紊乱,如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智力障碍,人们推测这与威尔逊病(W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近来的研究表明,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功能异常与学习和记忆的损伤、共济失调、癫痫、神经性耳聋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产生有关,其中电压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