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特征,由此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层激励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股权激励被西方发达国家运用于现代公司治理中,有效的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我国股权激励的推广相对迟缓,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开始。同年推出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法规的形式规范股权激励。
本文选取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阐述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双因素理论等理论基础,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作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给出完善的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选取存在管理层持股情况的30家上市公司的4年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研究组公司的ROE和经营者持股比例进行线性回归。第四部分是典型案例分析,选择的是格力电器,对其股权激励方案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作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的结论和政策建议,EVIEWS回归结果是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但是同时系数不是很大说明股权激励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让股权激励机制在中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