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市场逐渐融合的大背景下,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不仅会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及经济内部资源配置,而且也会在许多方面直接作用于出口企业组织行为,从而影响其出口定价能力。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上,如果贸易收支的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则本币升值将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并改善贸易条件。基于此,为规避贸易顺差引致接踵而来的贸易摩擦及缓和国内通货膨胀,我国于2005年7月起实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自此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便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然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摩擦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在后金融危机及欧美债务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我国承受着人民币升值和外部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出口企业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研究汇率传递效应与工业品出口定价能力,对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贸易利得和提升国民福利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已取得的有关汇率传递效应及出口定价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汇率传递效应与出口定价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并进一步从Melitz(2003)的企业异质性理论与Antras(2003)的企业行为理论角度出发,将生产效率差异引致的企业异质性纳入研究框架之中,理论分析不同企业组织行为方式下的汇率传递程度与出口定价能力。通过对汇率变动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解析不同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为了客观、全面的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使用2002-2008年我国16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月度数据,按照生产率高低进行分组并构建面板模型对不同企业组织行为方式下的中国工业品汇率传递程度与出口定价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采用FDI方式的行业,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且直接投资于产品出口地,出口商品价格与汇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不存在出口定价能力;采用总部服务外包方式的行业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在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过程中,存在逆传递现象,其具备超强的出口定价能力;采用中间投入品国外外包的行业主要出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过程中,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其具备部分出口定价能力;采用国内外包或国内垂直化投资的行业主要出口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面对人民币变动时存在汇率过度传递,其出口定价能力最弱。有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出口定价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概括说明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创新点和难点。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汇率传递效应,出口定价能力以及企业组织行为的文献进行梳理。第三章对文章中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对汇率传递效应与出口定价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内在联系进行剖析,构建理论框架对不同企业组织行为方式下的汇率传递程度与出口定价能力进行分析。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文章的实证部分,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变动与中国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对我国16个主要工业行业进行分组并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企业组织行为方式下的中国工业品汇率传递程度与出口定价能力。第六章根据本文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提出提高我国企业出口定价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