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间性视域下中国大学校史对外翻译探析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史修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要,也是文化精神的自觉,所谓修史励志。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学校出现了编史修志的热潮,校史研究与撰写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性进展。大学人期望着校史能够存史、资政、教化。在当前日益加深的大学国际交流中校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史能够让国外大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大学,了解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历史留给大学的影响,从而了解中国大学现今的制度与文化,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认可,以促进中外大学的深入交流。传播中国大学校史的重要手段是翻译,而其核心是对外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因为校史文本不仅是史志文本,它在以志叙史的同时,要彰显的是大学文化精神,人物品格魅力,必定要涉及文化深层内涵。也就给翻译过程带来了文化异同的障碍。本文探讨校史文本的对外翻译,主张以文化间性思维,正视文化异同,在双方文化冲突中以共在协调的间性策略,既向外推出中国大学文化,又向国外大学文化靠近,达到一种对话的境地,从而使译本能够促进双方深入了解,并求得认可,以达到融合,最终促进教育的深入合作,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本文首先论述了间性思维、文化间性思维的哲学理据,以及文化间性发展到翻译领域带来的文化间性翻译思维。继而,本文论证了文化间性翻译思维关照下的翻译伦理及对外翻译策略,及其对中国大学校史英译的启示。在探讨校史具体翻译策略之前,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校史个案文本,对其叙事方法、体例框架做了对照评析,映照出了双方在叙事和文化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并尝试提出共在协调间性翻译策略。本文依据共在协调间性翻译策略,以西北工业大学校史文本为案例,翻译了部分章节,并对翻译做了评析。翻译过程中本文在体例框架、叙事方式以及语言层面上均做了协调调整,既保留了中国大学校史的书写特点,又靠近了美国大学校史的书写特点。本文认为,应用共在协调间性翻译策略,以达到对话的境地,是文化差异融合的积极手段。本文在教育学和翻译学之间做了跨学科探讨,不仅探讨了对外翻译策略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校史对外传播的问题。希冀本文视角对校史的研究会促进校史文化意义的丰富,最终促进中国教育繁荣,以及国际教育的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各种自然灾害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也层出不穷,这就加大了我国铁路在行车组织方面的困难。本文对于这种突发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问题进行了深入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其中以城市化进程尤为明显。城市化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大多数中国城市,城市建设融资问题成为一个当务
在国家屡次对房价调控成效甚微的情况下,利用税收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被人们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当今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行房产税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房地产发展
本文就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中涉及到的玉门置、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边塞挈令、举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证实了玉门置的存在,补证了悬泉汉简中所记敦煌有
高中政治教学要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营造灵动智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适切的教学拓展。本文对政治教学拓展彰显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初步探微,提出
【正】 明清以来,不少学者都认为,元统治者在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中国教育史在元朝是一个低降时期,这种观点似乎巳成为定论。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元朝统治时间不长,前
随着网络速度的日益提升和多媒体终端的普及,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共同交叉融合下,VOD视频点播系统诞生了。它依托高速网络和先进的音视频传输技术,为人
基于对当前巡飞弹技术发展情况的分析,根据其功能,按侦察型、攻击型和电子战型三种类型讨论几款典型巡飞弹的结构参数、投送方式、作用过程和特点,预测巡飞弹的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证据法中的"毒树之果"规则重心在于排除政府非法取证所获取的"二次证据",该规则的产生渊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沃伦法院所书写的一系列判例。该规则的精义在于以何种标准认
极地海区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其群落结构已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而DNA条形码则是浮游动物种类鉴定的有效工具。采用线粒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