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浸出液除铁铝渣的浓密沉降性能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池行业的快速增长,对镍资源的需求增大,镍红土镍矿石加工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高效电池生产的增长,其中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温酸浸技术由于因其对原料红土中存在的铁和其他杂质具有较高的脱除率,被认为是一种有利高效的国内新工艺处理镍红土矿石处理新工艺生产中间产品。然而,少量杂质,主要是铁和铝,留在高压釜后浸出溶液中的少量杂质,主要是铁和铝,这还需要其他工艺来去除这些杂质。该工艺主要通过中和和及随后的固液分离来实现。有效的固液分离除铁除铝沉淀工艺对于后续阶段镍钴的最佳优化回收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红土镍矿浸出液中铁铝沉淀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了研究。被评估的浆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密度、形态、zeta电位、粒度分布、化学和相组成等。浸出液上固体悬浮液的密度测量值显示为2.848 g/cm~3,与液体介质的密度测量结果(1.685 g/cm~3)存在较大差异。悬浮溶液中固相的SEM显微照片显示悬浮物形态为针状和片状,具有相对平滑和规则的表面。铁铝沉淀污泥的Zeta电位为-7.400 m V,表明固体颗粒在悬浮系统中不稳定。铁铝沉淀污泥的粒度分布表明,多达72.500 wt.%的固体颗粒的尺寸在64μm以下。基于其理化性质,铁铝沉淀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可能沉降;然而,根据批量沉降试验,胶体颗粒残留在上清液中,需要加入絮凝剂来加速沉降,从而产生高透明度的上清液。采用间歇沉降试验,研究了絮凝剂种类、固相含量、絮凝剂用量、混合程度和温度对铁铝沉淀污泥沉降性能的单一影响。铁铝沉淀污泥在不同类型絮凝剂的加入下进行沉降,表明絮凝剂类型对沉降性能有明显影响。在所有絮凝剂中,SC900的性能最好。此外,随着固体含量的增加,沉降速度显着降低至4.00%,而随着固体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沉降速度的变化微不足道。在加入絮凝剂的情况下,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加,沉降速度显着加快,而底流浓度从10 g/ton显著降低到40 g/ton。沉降速度随着混合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底流浓度随着混合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在70°C进行的沉降在任何高度都具有最高的沉降速度,在10 cm处的平均沉降速度值为152.055毫米/分钟,其次是60、50、40和30°C,平均沉降速度值为分别为136.583、133.139、115.018和105.868毫米/分钟。采用带有Box-Behnken设计(BBD)的统计响应面方法(RSM)来优化沉降性能,其中包括固体分数、絮凝剂用量、混合程度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应用总体期望函数同时优化沉降速度、底流浓度和上清液的悬浮固体。从整体合意性计算可以得出结论,最佳条件为固体分数3.318 wt.%、絮凝剂用量为42.881 g/ton、混合度为4,温度56.806°C,产生的沉降速度为106.343毫米/分钟、底流浓度为13.442wt.%,上清液固体悬浮物浓度为6.759 mg/L,相应的总合意度为0.853。验证实验重复进行3次,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02.431毫米/分钟的沉降速度、12.707 wt.%底流浓度、及6.000 mg/L的上清液悬浮固体浓度。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可靠的。全文图52幅,表22个,参考文献81篇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浪费和消耗日益加剧,因此与常规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问世,既符合环保要求,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高效发展,必须将重点放在电池技术上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自于电池,如果新能源车的电池技术能实现技术突破,则新能源汽车行业势必会得到普及推广。根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新能源汽车
期刊
针对现有基于声波速度的经验公式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时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应用弹性岩石物理模型来定量分析研究速度-压力关系的各种控制因素,提出孔构参数(γ)与压差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压力对岩石体积模量和纵波速度等弹性性质的主控作用,进而准确预测孔隙压力。含气页岩中微裂缝及断裂发育时,异常高压下(高γ值)细小裂缝及扁平孔隙张开,岩石体积模量远低于其在静水压力下(低γ值)平均孔隙结构偏圆时的状态。结合岩心
期刊
报纸
破裂压力是判断岩石是否起裂的重要依据,而现有的随钻测井资料仅能解释地应力、弹性模量等参数,缺乏对破裂压力的解释。为了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并降低施工压力和风险,基于准格尔盆地MH区块的流体扫描成像(flow scanner image, FSI)测试的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区分泡酸与不泡酸两种方式,分别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
期刊
破裂压力是压裂工艺参数设计的核心要素,其值预估的精确与否对压裂设备优选、提高压裂效益至关重要。传统的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存在适用范围窄、参数获取困难、预测误差大等局限性。以山西省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为目标对象,基于储层岩石的力学构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破裂压力预测模型。为进一步剖析不同参数对破裂压力敏感性的影响,分别计算各因素与破裂压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从而评价破裂压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弹性模
期刊
为了实现转炉绿色洁净化生产并满足高废钢比冶炼的需求,具有高效、洁净、低碳等冶金优势的底吹O2-石灰粉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总结了转炉底吹O2-石灰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该技术在应用中呈现出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冶金指标优异,成本低等优势,但存在炉底寿命短、生产成本优势有限、应用规模不高的问题。3种代表性技术为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法(K-BOP法)、顶底复吹转炉底喷石灰粉法(K-OBM法)和转炉底吹
期刊
西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健康演变趋势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探讨2000—2018年西秦岭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演变,采用2000—2018年的遥感数据,分析西秦岭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并且在活力-组织力-反弹力(VOR)框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人类胁迫指标,分析西秦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有三种优势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化学工业类、石油类等行业的逐步壮大,人类频繁的生产活动加速了水环境恶化,废水中的氨氮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因此寻求高效经济的氨氮处理技术尤为重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沉淀,以氨氮废水的吸光度作为响应值,依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且建立数学模型,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测定pH、混凝剂投加量和搅拌的时间对混凝沉淀的影响,探究氨氮去除的最佳混凝条
期刊
针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供给能力不足、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课程体系脱离现实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质量,加强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彰显教师教育课程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着手,整体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期在协调区域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发挥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期刊
红土镍矿储量占全球镍供应量的60%以上,其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镍供应短缺的主要路径。高压酸浸(HPAL)是最有潜力的红土镍矿处理工艺之一,而固液分离是湿法冶炼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印度尼西亚莫罗瓦利地区不同矿层的红土镍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再通过静态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矿层红土镍矿浆料的沉降过程,获取了矿浆沉降优化工艺参数。研究发现褐铁矿型和腐岩矿型红土镍矿浆具有不同的沉降特性,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