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分为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美洲种“Ca.L.americanus”和非洲种“Ca.L.africanus”,其中亚洲种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亚洲种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柚喀木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分为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美洲种“Ca.L.americanus”和非洲种“Ca.L.africanus”,其中亚洲种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亚洲种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2012年发现的新虫媒,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地区,严重威胁当地柑橘生产。本文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感染黄龙病的寄主植物上柚喀木虱种群的带菌率和黄龙病菌在其体内的传播路径及循回期,同时观察了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存活率、体型大小、取食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了解了柚喀木虱-寄主植物-黄龙病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西南地区黄龙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柚喀木虱获菌及成虫传病效率利用实时荧光q PCR对感染黄龙病柠檬上的柚喀木虱种群进行柑橘黄龙病菌的检测,发现感病寄主上柚喀木虱成虫和若虫的带菌率,分别为43.33%和33.33%,但两者带菌率和带菌量都无显著差异。用带菌柚喀木虱成虫对20株柠檬苗进行传病试验,结果表明,有2株在接虫9个月后感染了黄龙病,证实成虫可以成功传病。2、黄龙病菌在成虫期和若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将健康木虱成虫、若虫分别接到黄龙病苗上饲菌2天后,转到健康苗上继续饲养1、3、5、7、9、11、13、15天后,用FISH技术检测木虱消化道的病菌分布及含量变化,用q PCR检测木虱血淋巴和唾液腺的病菌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黄龙病菌在成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肠道内从第9天开始逐渐增多,而在若虫期获菌的木虱消化道内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若虫期获菌的木虱第1天就可在其血淋巴检测到黄龙病菌,第3天在唾液腺中检测到病菌,说明黄龙病菌在若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为肠道-血淋巴-唾液腺,最短循回期为3天。成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第5天在血淋巴中检测到病菌,第7天病菌在唾液腺内检测到病菌获菌,说明黄龙病菌在成虫期获菌的木虱体内循回路径与若虫期一样,但循回期为7天,长于若虫期获菌的木虱。2个获菌虫态相比,各时间点若虫期获菌木虱的血淋巴和唾液腺的带菌量均大于成虫期,消化道和唾液腺的带菌率也高于成虫期的木虱,血淋巴中除第7天外,若虫期获菌木虱的带菌率也大于成虫期获菌木虱,说明黄龙病菌在若虫期获菌的木虱体内增殖较快。3、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存活的影响比较了柚喀木虱饲菌2天后随时间推移与健康对照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发现成虫期和若虫期获菌的木虱存活率整体均低于对照,第7天成虫期获菌木虱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黄龙病菌会影响木虱的存活率。随时间推移,若虫饲菌后的存活率整体略低于成虫期饲菌的木虱。4、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体型的影响比较感病寄主和健康寄主上的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高龄若虫形态发现,感病寄主上的雄虫翅长显著短于健康寄主;病苗上5龄若虫的体长、翅芽长均显著短于健康寄主;病树种群的3龄若虫的体长、翅芽长和宽也均短于健康种群。但是两个寄主上的雌虫与4龄若虫在体型大小上均无显著差异。5、柚喀木虱在寄主植物病梢与健康梢之间的取食行为差异使用昆虫行为观测仪观察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3、4、5龄若虫在感病柠檬梢和健康柠檬梢上24小时的取食行为发现,在感病柠檬梢上,雌、雄成虫的取食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若虫则无显著差异;除5龄若虫外,其余虫态取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在感病寄主上的取食次数显著多于对照,若虫则无显著差异。观察木虱在植物梢不同部位的取食行为发现,成虫在病梢的叶正面取食时间最长、次数最多,而在健康梢上倾向于在叶的正反两面取食;雌虫、3龄若虫在两种梢上都趋向于在叶正面取食,因而取食次数最多;4龄若虫倾向于在病叶背部取食;5龄若虫倾向在病梢的叶背面取食,在健康梢的叶背面和叶柄的取食时间、次数最多。说明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的嗜食部位产生影响。6、柚喀木虱的羽化与交尾行为柚喀木虱羽化时,前胸背板裂开,若虫蜕皮而出,然后快速展开双翅,约3小时后便可飞行。柚喀木虱羽化前腹部末端会翘起,且整个羽化时间为38分钟。柚喀木虱的交尾时间约为62分钟,交尾时雌、雄成虫呈“V”字型排列。
其他文献
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强,推广面积大,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主要以三系杂交水稻为主,三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离不开不育系,优良的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是三系杂交水稻发展的基础。本试验对新育成的3个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早晚造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异交特性及稻米品质调查分析,并将其与11个测交材料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33个杂交组合,早晚造均种植所获得的F1代杂交种,对3个不育系各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而做青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做青机械的选择,做青强度的把控,以及做青环境中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等。在过去,茶农们依靠经年累月采茶制茶的观察总结,摸索出了最适合乌龙茶加工的“北风天”气候,形成摇晾交替的做青理念,研制出了最符合当地加工条件和气候的各项做青技术,如广东乌龙茶产区独有的手工碰青技术,以及闽北地区的摇青后堆青方法,在有限条件下仍然制造出了滋味鲜醇、花香浓
土壤线虫是土壤动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个类群,并且对农业生产和土壤生态具有重大的影响。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群,但是对海南土壤线虫的种类多样性尚缺乏全面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万宁市、东方市、澄迈县、陵水县、昌江县、三沙市的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等多个区域、不同生境的150份土壤样品进行线虫的分离与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鉴定出土壤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广受欢迎的蔬菜作物。其经过长期品种选育,遗传背景变得越来越狭窄,缺少茄属野生资源许多抗性基因,而远缘杂交是改良茄子抗性的有效途径。前人研究表明茄子与近缘种杂交存在生殖障碍,种间杂交单果种子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相关,目前在茄属种间杂交中关于这一现象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研究种间杂交组合授粉受精过程的差异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
茶叶是世界三大健康饮料之一。每年茶产业生产产生许多工业副产品如茶树果皮、粗老茶叶,是茶叶经济价值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变废为宝,开发利用茶副产品是科学家重要课题。茶副产品富含类黄酮和酚类,后者具有天然抗氧化属性,是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由于酚类如儿茶素能够防止人体抵抗由活性氧物质的产生和去除之间的不稳定性引起的氧化应激并阻碍许多慢性疾病的进展,倍受关注。EGCG是所有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具有安全性高、
姜花是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芳香药用植物。姜花精油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功效,并且其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萜类合成酶(TPS)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末端关键酶,它直接决定萜类产物生成的种类和数量。本研究采用水蒸馏法对几种姜花不同成熟度器官的精油进行提取,并对精油成分及抗氧化功效进行了研究。结合精油中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筛选出了与精油合成代谢相关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豆科害虫,给豇豆种植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国内防治普通大蓟马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然而,由于用药频繁,该害虫对多种农药的抗药性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农药防效下降。同时,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普通大蓟马新型绿色防控措施的研发迫在眉睫。蓟马聚集信息素对蓟马雌雄
广东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矿山,位于粤北山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宝山地区非法民采活动日益严重。民采洗矿过程产生的含有镉、锰、铅等多种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酸性矿山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横石水河,对该流域的水质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在横石水河上游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并对河道进行了环境治理,横石水河的水质有所改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横石水河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
烟稻轮作(Tobacco-rice rotation cropping)是指在同一块田块上,先种植烟草后种植水稻的一种不同农作物间相互交替耕作的轮作耕作模式。前期研究表明,烟稻轮作种植区水稻田褐飞虱种群数量要显著低于稻稻连作种植区,但烟稻轮作抑制褐飞虱田间种群增长的生态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运用室内盆栽实验验证水稻对残留在土壤中烟碱的吸收作用与规律;运用昆虫刺吸电位仪(EPG)技术研究水稻外源烟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发育周期短、世代交替严重的特点,给花卉、果蔬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桔小实蝇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害虫抗药性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此,寻找潜在的杀虫剂靶标显得尤为重要。昆虫感受器对它们的生存、求偶、定位、躲避伤害等行为有重要作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