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有效的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反映了市场上全部已有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利用市场上已发布的信息进行投机获取超额收益。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资本市场定价现象和有效市场假说不符被学术界发现。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完全性、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市场交易的摩擦性,股票价格往往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发生背离,股票价格常常不能反映已发布的财务会计信息,这种背离被成为“市场异象”。在会计学界,学者们往往从会计的角度来解释市场异象,把市场异象称为“会计异象”。Sloan认为股票价格和财务会计信息的背离是由于权重发生制下应计项的存在,因此他把股票价格和财务会计信息的背离称之为“应计异象”。“应计异象”是会计异象的一种。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会计盈余不再等同于现金流量,会计盈余划分为应计利润和现金流两个部分。Sloan发现投资者并未完全认识到会计盈余各组成部分的差异,即未认识到会计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在持续性上的差异,只是关注于公司的会计盈余总额,从而高估了应计利润占会计盈余比重高的企业的价值,低估了应计利润占会计盈余比重低的企业的价值,导致资本市场定价错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应计异象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在新准则下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2009年以后在财务报告列报中出现了“综合收益”这样一个会计盈余概念。资产负债观下的会计盈余的范围比收入费用观下的会计盈余的范围有所扩大,因此本文将综合收益取代净利润作为衡量会计盈余的最终指标。与会计盈余的范围扩大相对应,会计盈余的组成部分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会计盈余划分为现金流、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计利润和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计利润三个组成部分。由于资产负债观下的准则更大程度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非日常经营活动对会计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计变化,虽然未直接在损益中确认利得或损失,但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影响了会计盈余。在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发生了变化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日常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和非日常经营活动应计利润之间是否存在盈余持续性上的差异。投资者对这种持续性上的差异是否能够正确定价,以判断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应计异象是否仍然存在。结合对中国资本市场上应计异象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对改进应计异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