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地区红松和紫椴径向生长及液流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温带森林的顶级群落,而红松和紫椴作为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树种,其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非常重要。由于寒带及寒温带森林生长季短,树木生长显著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受到了国外广泛的关注,但国内对小兴安岭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轮学及区域水文学方面,对树木年内的径向生长动态及树干液流变化研究较少。本文使用树干径向生长测量仪、微取芯法及SF-L树干液流仪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红松及紫椴的径向生长及液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红松与紫椴径向生长的日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生长季节,红松和紫椴的直径白天收缩,夜晚膨胀。6-8月,紫椴的日径向变化量要大于红松。两树种日径向生长量与日最低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水汽压亏缺和最高气温呈负相关。这些气象因子通过影响蒸腾作用、根系活动或细胞活动而间接影响树干的径向变化,造成树干径向有规律的波动。(2)红松与紫椴径向生长的季节性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通过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两树种的径向生长都在5月中下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生长模式均为“S”形,红松平均累积生长量为789.46μm,紫椴平均累积生长量为826.8μm。土壤温度是生长季控制两树种茎干径向生长的共同的主要因子。(3)红松形成层活动时间。红松形成层在5月中旬开始活动,在9月末趋于结束,在7月初及9月初出现两个径向生长高峰,分别对应着早材细胞及晚材细胞的快速形成时期。径向生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6月末。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与微取芯法两种方法测得的径向生长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不一致,且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测量的生长季短,但最终测得的树木径向生长量相差不大。(4)树木液流的开始及日动态。红松及紫椴的液流都在4月末开始,两树种液流日变化都表现为“凌晨启动-中午前后出现峰值(一个或多个)-峰值后下降-夜间进入低谷”的曲线。在6月-8月,紫椴的液流速率明显大于红松。在5月,紫椴液流波动是不规律的,且幅度较小。而在9月,随着落叶期的到来,紫椴液流逐渐下降。(5)日液流速率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液流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两树种液流与气温、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日总液流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最显著。(6)两树种相对耗水量。红松生长期每个月(5月—9月)的相对耗水量几乎一样,在4000ml/cm2左右。而紫椴的耗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整个生长期耗水量的80%。两树种月耗水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份。
其他文献
卫星导航系统为人们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和实时的导航、定位和授时信息。天线性能关乎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整体性。目前对于卫星导航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频兼容
背景:嗅鞘细胞具有促进轴突再生、为受伤的宿主细胞提供营养支持以及调节炎症反应的能力,是修复脊髓损伤具有潜力的细胞.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移植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移
人们经常会面临各种低氧的环境,比如高原居住、高原旅游、高原训练、高空飞行以及病理性缺氧等。低氧会引起人们多种反应如头昏、心悸、气短、食欲下降等,这些反应会影响人们的
无线自组网(Ad Hoc)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对等网络,通过节点之间转发实现整个网络的通信,是一种复杂的分布式网络,具有移动性、任意拓扑等特点。底层无线通信基带系统的性能对整个
摘 要: 现在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本文主要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育 死板现象 音乐细胞  1.引言  当今时代,随着新课改的大范围推广及普及,高中课程发生显著变化,人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尤其是音乐教育,教师教学的难度相应提高,音乐的教育局面由以前的不被重视转为不得不重视。面对新
本研究论文以玉米-豆粕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通过三个试验来探讨生长浏阳黑山羊十二指肠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以及灌注限制性氨基酸对其体蛋白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各种
目前,东北大豆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大豆产量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拓宽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和创造新种质是使大豆产量取得突破的根本途径。利用化学诱变剂进行诱变突变率高且简单易行,是创造新种质的有效途径。经化学诱变剂处理的材料品质发生很大变异。本实验检测了经NaN3处理的东农42和东农163产生的86个品系及16个黑龙江主栽品种的大豆异黄酮、醇溶蛋白、水溶蛋白、碱溶蛋白、油分及脂肪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