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空气污染越发严重。城市道路绿化问题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论文以忻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景观功能、生态效能和安全性能中的11个评价指标(植物形态、色彩与季相、绿视率、层次丰富程度、群落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群落乡土性、道路与自然景观适应性、平纵面设计、枯落物和道路景观区划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起从上道路绿化景观的层次指标体系,对研究区道路绿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下:(1)忻州市道路绿带的群落结构为55%为乔灌草结构,33.3%为乔灌结构,16.7%为单一乔木结构。在树种选择方面忻州市道路绿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乔木依次为:国槐>紫叶李>油松>海棠;使用频率较高的灌木依次为冬青卫矛>紫叶小檗>小叶黄杨>连翘;使用频率较高的地被植物依次为八宝景天>萱草>鸢尾。(2)根据评价结果,将24条样带分为4个等级。属于1级景观的道路有6条,占了样本的25%,分别为九原街、长征路、长征街、建设路、龙翔西街、汾源街。属于2级景观的道路有6条,占了样本的25%,分别为慕山北路、凤栖西街、木马北路、梨花街、开园街、七一路。属于3级景观的道路有7条,占了样本的29.2%,分别为雁门大道、新建路、通岗南路、利民东街、云中路、学院街、七一路(样带2)。属于4级景观的道路有5条,占了样本的20.8%,分别为杏林街、健康东街、光明街、公园街、团结街。在道路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忻州市道路绿化现状,对不同道路断面的各类道路绿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并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