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李佩甫的小说创作,发现其中有大量“异乡人”形象的稳定存在,具有时代镜像意义。本文以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异乡人”形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在“异乡人”形象的审美生成层面,以城乡演变为背景描写离乡进城者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李佩甫创作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一个拥有丰富乡村生活经验的城市人,所以更能深切洞察“异乡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将审美重心深化到了他们命运转折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蜕变层面。在“异乡人”形象的基本特征层面,李佩甫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没有局限于对“异乡人”生存境遇的平面描写,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建构其人格形象,揭示其精神特征。首先,“异乡人”在进军城市的过程中,背负着沉重的乡村背景,这对他们的进城之路、城市生活和人生选择产生了多重影响。其次,“异乡人”在城市历经多年打拼,虽然完成了从贫困到富足的转变,但精神世界依旧匮乏。最后,“异乡人”为了追名逐利而自甘堕落,灵魂沉沦。知识分子、乡人和城市者三重身份的缺失使他们产生了认同危机。在“异乡人”形象的精神救赎层面,李佩甫不仅展现了对“异乡人”形象的救赎,而且揭示了救赎无望的悲剧。“异乡人”深陷精神困境时,通过内心忏悔和乡情回望来进行自我救赎。李佩甫试图顺应向城求生的趋势来发展农业文明为“异乡人”重建家园,但“异乡人”的性格缺陷与乡村异化造成了救赎无望的悲剧,精神家园的本体困境形成了“能人”与圣母形象的失真叙述。李佩甫通过对“异乡人”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当代城乡现实中难以弥合的本体性矛盾,沉重的悲剧感显示出矛盾的解决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