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相场模拟的低合金钢预压下过程中组织演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凝固过程中体积收缩的存在,在大尺寸铸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铸坯的芯部产生疏松和缩孔。由于大尺寸钢件压缩比的限制,这些缺陷难以在后续的热轧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消除。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些缺陷,近年来,研究者们利用铸坯凝固余热产生的铸坯表面和芯部温差开发了预压下工艺(Reduction Pretreatment process,RP)。目前,已有一些针对预压下工艺改善铸坯质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前针对预压下工艺消除芯部空洞机理的研究,都是使用有限元模拟方法,从铸坯芯部塑性变形的角度来解释。从微观组织演变来分析预压下工艺改善铸坯凝固空洞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同时,预压下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为动态再结晶,其对热变形过程中的宏观力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有的热变形多尺度模型并没有在模拟过程中考虑微观组织演变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模型和多相场模型建立了耦合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行为的多尺度模型,并使用这个模型对低合金钢预压下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组织演变角度揭示了预压下工艺改善铸坯质量的机理,并对预压下工艺参数的制定提出了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多相场模型,使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多相场程序包,为了验证多相场程序包的可用性,结合分子动力学计算得到的界面迁移率M=1.1713 × 10-7· exp(-21866/RT),用此程序包模拟了理想晶粒生长行为。通过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二次开发调用该程序包,将有限元模型和多相场模型耦合,开发了能够模拟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交互作用的多尺度模型。基于热压缩实验,建立了42CrMo钢的动态再结晶多相场模型。使用这个模型,研究了预压下工艺窗口内,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流变应力曲线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和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能够促进动态再结晶行为,提高相同等效应变下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能够降低峰值应力,但是对稳态应力影响不大,同时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最终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影响不大。结合动态再结晶多相场模型建立了低合金钢热变形多尺度模型,该模型使用动态再结晶多相场模型提供的屈服应力进行有限元计算,能够准确的描述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导致的宏观力学行为的改变。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单轴热压缩过程,并通过与实验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多尺度模型研究了预压下过程中的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行为。模拟了温度梯度、压下量和变形温度对铸坯内部的微观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等温变形,温度梯度变形的铸坯内部塑性变形更高,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更大。提高压下量和变形温度能够提高铸坯内部的塑性应变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在变形温度1223 K条件下,当压下量从10 mm提高到30 mm时,铸坯芯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从0.009提高到0.682,晶粒尺寸从121 μm减小到67μm。在压下量20 mm条件下,当变形温度从1123 K升高到1323 K时,铸坯芯部的塑性应变从0.173提升至0.183,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从0.029提升至0.36。研究了预压下过程中动态再结晶行为对消除空洞的影响。研究表明,动态再结晶行为能够软化基体组织,促进空洞在几何形态上的压合。进一步基于空位扩散假设和相场模型分析了预压下过程对空洞扩散影响。预压下工艺使铸坯内组织发生细化并使未被压合的空洞发生变形,细化后的基体晶界密度升高,提高了空位在基体中的扩散速度,同时,变形后的空洞表面曲率差增大,这两方面作用促进微观尺度空洞形态趋于球形和体积缩小,促进了空洞的愈合。参考模拟结果制定了预压下工艺,并通过中试实验得到了高质量的铸坯,并研究了压下量和变形温度对预压下铸坯改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原始铸坯相比,当预压下铸坯压下量提高到16mm时,铸坯内部空洞型缺陷的数量从1746个下降到659个,平均尺寸从373 μm升高到413 μm。当变形温度从1173 K升高到1273 K时,铸坯内的缺陷数量从1302降低到463,平均尺寸从229μm升高到238 μm。相比无预压下原始铸坯生产的钢板,预压下铸坯生产的钢板内部空洞的平均尺寸从101 μm降低到了 87 μm,板厚四分之一位置和芯部位置的冲击功从13.1和10.9 J提高到了 26.7和22.3 J。表明预压下工艺能够提升钢板的质量。
其他文献
金属铝作为高效、经济的脱氧剂广泛应用于炼钢脱氧。但其脱氧产物导致的浸入式水口结瘤长期困扰连铸生产,频繁更换浸入式水口会增加连铸非稳态操作,影响产品质量。浸入式水口结瘤导致结晶器内钢液偏流,影响夹杂物运动;水口结瘤严重情况下导致停浇,造成经济损失;剥落的结瘤物会被凝固坯壳捕获,形成轧制缺陷,恶化产品质量。解决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关键是量化解析影响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因素,准确表征水口结瘤的形成过程。本文以铝
学位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低排放、高能效等特点,符合“双碳”战略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将轮毂电机作为动力来源,实现车辆动力的直接输出,控制精度和能量利用率都得到有效提升,是改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控制性能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分析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它存在成本高、散热性差、簧下质量大等问题;然后,针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从减轻
期刊
钢渣是炼钢环节产生的一类大宗碱性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这一固废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钢渣碳酸化是钢渣资源化利用及CO2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转炉钢渣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以利用钢渣碱性为目的的两步浸出-间接碳酸化工艺,为高碱度钢渣的间接碳酸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了高温改质-间接碳酸化的钢渣钙铁元素液-固相分离及协同利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从产业生产、市场需求、屠宰加工等3方面综合阐述了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现状,旨在为贵州省牛羊屠宰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研究表明,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市场需求大、养殖规模小,家庭作坊多、认证企业少,标准化建设滞后、自动化水平较低,产品多样化不足、同质化严重,品牌辐射局限、盈利空间较小等问题,由此提出在养殖规模化上求突破,保障原料供给;在产业集聚化上求突破,盘活加工资源;在
期刊
随着高炉大型化、长寿化发展,熔炼含钛原料进行炉缸维护已经成了世界公认的主要技术。在钛元素已成为炉缸铁液常见的基本组成元素的同时,对高炉炉缸铁水物性的控制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方面,钛矿护炉的原理是以铁液为运输介质,使钛化物在耐材表面附着形成保护层,但由于铁水含钛量过高而导致炉缸不活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炉缸内超低粘度铁液的渗透溶蚀及环流冲刷又是加剧炉缸耐材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需深入
学位
铁电材料是一类具有自发极化,且极化方向可以随外加电场方向的变化而翻转的材料。利用自发极化与光、热、力、电场、磁场的强耦合作用,铁电薄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器、换能器、传感器等领域。目前已知的铁电薄膜材料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纳米尺度下的极化值低、温度稳定性差、介电常数高等。已知的铁电材料种类有限,各应用领域的候选材料少。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法,在典型的钙钛矿结构顺电材料—钛酸钙(CaTiO3)、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