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适当的咬合刺激能够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的稳定,调节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然而,临床上常见到咬合力异常的情况,当咬合力大小发生改变以后,牙周组织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咬合力的改变,甚至发生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龈的形态、颜色、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口腔美学至关重要,牙龈的改建也是影响正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拔牙法建立高咬合力动物模型,观察咬合力增强对牙龈组织改建的影响,并初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适当的咬合刺激能够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的稳定,调节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然而,临床上常见到咬合力异常的情况,当咬合力大小发生改变以后,牙周组织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咬合力的改变,甚至发生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龈的形态、颜色、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口腔美学至关重要,牙龈的改建也是影响正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拔牙法建立高咬合力动物模型,观察咬合力增强对牙龈组织改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30只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无龋坏,无牙周组织疾病,牙列完整。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实验。局麻下依次拔除实验组小鼠右侧上颌第一、二、三磨牙,分别于拔牙后3天(postextraction day3,PED3)、拔牙后7天(PED7)、拔牙后14天(PED14)、拔牙后28天(PED28)以及拔牙后56天(PED56),每组每次随机选取3只小鼠麻醉后处死,经4%多聚甲醛循环内固定后取左侧下颌骨组织块,进行脱钙,包埋,沿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方向行连续组织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Biotin-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65、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β-catenin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牙龈组织结构改建,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计算。结果1.HE染色结果:对照组中,牙龈胶原纤维规则有序排列;而在PED14,胶原纤维排列明显紊乱;在PED28,胶原纤维束增粗,排列变得规则,血管增生明显。马松染色结果显示,在PED28,牙龈组织中新生胶原沉积明显增加。2.TUNEL法染色结果:高咬合力使牙龈组织中凋亡细胞数量快速增加,于PED3达到峰值,随后表达下降,到PED14,与对照组水平相似;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咬合力的增加导致了PCNA、IL-1β、TNF-α、VEGF、β-catenin的表达增强。其中PCNA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提示细胞增殖反应于PED7达高峰,随后阳性细胞数目虽然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至PED56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VEGF检测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阳性细胞数目在PED14达到峰值,提示组织的新生。TNF-α阳性细胞数目在PED7达峰值,至PED28回落至初始水平;而p65、IL-1β、β-catenin阳性细胞数目在PED14达到峰值,分别至PED28、PED28、PED56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咬合力在牙龈组织引发了一系列包括凋亡和增殖的细胞和分子学反应,从而发生改建以适应新的咬合状态,NF-κB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植物体内的蛋白水解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及在外界环境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活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植物叶片的衰老过程中,叶片中蛋白水解酶同工酶的合成量及其活性都会有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同工酶变化的研究,在以小麦为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小麦衰老期间叶片内存在多种与衰老相关的蛋白水解酶同工酶,并在对这些蛋白水解酶的生化特性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了其中有一种性
Research Background:The use of human biological valves referred to as allograft heart valves(AHV)is shown to have numerous improvements above conventional xenografts,significantly concerning hemodynam
细菌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难题,也是科研领域的一大挑战。纳米酶兼具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物理化性特性,被称为“下一代抗生素”。然而,由于相对较低的催化效率、生物相容性和有限的抗菌效果,其应用潜力严重受限。在此,为了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纳米酶抑菌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优良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双金属化合物钼酸亚铁(FeMoO4)和黄铜矿(CuFeS2)纳米材料,分别对其抗菌性能和治疗
目的制备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GMNPs);并研究GMNPs对持续性感染根管中的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能力,评价其对两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并评估其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方法一、GMNPs的制备:采用经典的水热法制备带正电的MNPs,通过与戊二醛交联和静电吸引作用,将GOx结合在MN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移植(liver-transplant,LT)是终末期肝病(end-stage-liver-disease,ESL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L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其发生机制复杂,当下仍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早期预防及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术前肾功能正常的肝移植病人的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
多肽是由α-氨基酸通过酰胺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分子,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肽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治疗。多肽类药物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策略获得,其中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应用最为广泛。蜈蚣毒素多肽RhTx是从中国红头蜈蚣的毒液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毒素多肽。RhTx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含有两对二硫键。RhTx作为激动剂能够特异性的靶向辣椒素受体TRPV
目的研究miR-188-5p靶向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3(SUMO-specific protease3,SENP3)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氧(OGD/R)损伤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小鼠N2a细胞,建立OGD/R模型,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C组)、OGD/R组、OGD/R+NC组、OGD/R+转染miR-188-5p激动剂组(OGD/R+mimics
目的以提高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目标,构建一种基于高吸附材料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ear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STAB)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为进一步提升MTX检测的特异性,制备新型选择性识别材料—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MIPs),将该识别材料
目的:本研究针对口咽脱落细胞学、P16免疫组织化学及HPV-RNA PCR这三种HPV相关口咽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本实验口咽癌HPV适用检测方法提供依据。通过比较HPV阳性患者新旧版肿瘤TNM分期降级后的预后差异,了解新版分期优势,为HPV相关口咽癌的精准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口咽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71例,对其分别应用脱
目的: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目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大多临床研究认为鼻部疾病及鼻腔结构异常参与了慢性泪囊炎的发病。目前尚无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泪囊炎的相关性CT检查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对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CT结果和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分析,从影像学CT的角度探讨该病与鼻腔结构异常的相关性,论证鼻腔结构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为慢性泪囊炎的病因研究提供临床数据及影像学依据,同时能为慢性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