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废水处理技术改造研究——以盘锦北方沥青公司废水处理技术改造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原有废水处理装置于1994-1997年间建设并完善,随着公司主装置两次扩能、以及两套加氢装置的建设投用,并且废水处理系统外排水将执行新的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出水难以达到此标准。因此须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造,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出水满足新的排放标准。  本文着重研究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稠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技术改造,本着充分利用原有废水处理设施,应用新工艺技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的原则实施改造。针对技改前该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指标中重要的COD指标等达不到现行标准,深入具体的分析了原有工艺中物化、生化以及深度单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议对各单元工艺进行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通过技改,使该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外排水稳定达到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将出水指标中重要的COD指标从技改前的120—180mg/L,逐步降到技改完成后50mg/L。  此次技改遵循加强物化处理,提高生化处理,配套深度处理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对工艺进行了调整并优化了原有的处理设施,具体如下:优化了原有的物化处理段:新建了隔油池,增加了水质水量调节罐,重新优化选择了两级气浮装置;废除了原有的生化处理装置:在生化工艺前增加了水解酸化池,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原有的A/O工艺改为CAST工艺;改建了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新工艺——臭氧+BAF,进一步去除生化出水的COD等,并通过试验认证了深度处理新型工艺的可行性以及确定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为25mg/L;为保障外排水达标并可回用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增建了混凝兰美拉沉淀池,作为出水的把关单元。采用了大量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通过上述改造措施,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企业也将实现部分废水资源化,每小时处理废水200t,这些废水将大部分作为循环水补水回用。这将为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钢产量的逐年增加,建筑钢结构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腹板开孔梁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轻钢结构中,腹板开圆孔可以增加美观、减轻自重;在多高层钢结
文章中简述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指出将聚硅酸与无机铁盐复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制备性能稳定且不含铝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是今后国内外无机高
盾构法是在软弱土层中修建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与明挖法及矿山法相比,它有自身稳定性好,对地面影响较小等特点。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表明,在软土底层中开挖隧道,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
土体固结过程即是土骨架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流变(蠕变)使得土体变形随时间进一步增长。土体变形的时效性反映了土体固结与流变的统一,其耦合效应决定着建筑物的长期稳定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底盘多塔结构,由于其竖向刚度有突变,易形成竖向不规则结构,其动力性能复杂,抗震性能较差,这类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
长期以来,研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大多是以“纯材料”形式进行的,并未考虑荷载的影响。混凝土在实际结构中是要承受荷载(自重加有效荷载)的,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孔结构发生变化,在“纯材
高温环境将损伤混凝土结构及岩体的力学性能。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试验及理论研究,都是针对整体高温下的混凝土而展开的。而高温隧洞中的大多数衬砌混凝土结构处于特定较高的
本文以赣龙线枫树排隧道为背景,重点研究了在板式无碴轨道条件下,铁路隧道结构与围岩体系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静、动力响应.研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列车振动荷载的模拟,包
降雨入渗往往是非饱和土基坑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同时边坡失稳又具有突发性。本文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了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非饱和土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运用非饱和
我国是一个多发地震的国家,地震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传统的抗震方法主要以“抗”为主。这种方法依靠结构的自身延性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