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表明了历史遗产已经成为国际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以历史街区旅游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旅游进行研究对于上海打造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街区的研究方向来看,国内外现有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在旅游开发方面研究成果也已经出现很多,但大多数成果是从历史街区固有的资源本身来分析,从旅游者这一角度分析还有待加深。历史街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来自于街区的特色和自身的属性,而通过游客对历史街区的心理认知对历史街区的特色与属性进行分析,对于发展历史街区旅游有重要影响。城市意象及其引申出的旅游意象为研究游客对于历史街区的空间感知与认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而对旅游意象进行研究,需要对游客对历史街区的游览经历及其感受进行分析。在web2.0时代,游客更多的在网络当中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由于互联网的国际化,使得对国内外游客的网络信息采集成为可能。面对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要求,需要我们不仅对国内游客的旅游意象进行研究,也要对国外游客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国内外游客对于历史街区旅游的真实感受。 基于以上几点,本文从城市意象的本源出发,结合城市旅游意象,引申出了历史街区旅游意象,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互联网上国内外游客对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游览后的发表的游记及评论进行分析,得到国内外游客对于这一区域游览后的旅游意象,进一步,对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意象进行对比分析,为历史街区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个性特征方面,国内外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不相同。通过分析高频特征词归纳出国内外游客游记中反映出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4个主题特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人文风情,现代的都市生活,优美的城市景观。将每一个主题当中的特征词得分累加获取每个特征的总得分,在国内样本中,这4项分别得分为338.43分、188.84分、254.54分与377.91分;在国外样本中得分分别为140.32分、400.96分、300.96分、179.05分。可以看出国内游客更偏好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优美的城市景观这两项;而国外游客恰恰相反,他们更加偏好于独特的人文风情与现代的都市生活这两个主题特征,其中对于独特的人文风情偏好更为突出。 2.在空间意象方面,国内游客对于区域的空间感知度较高,感知到的空间要素为29个;国外游客感知到的空间要素仅有4个,对于区域的空间感知度较低,并且分布分散。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国内外游客都有较高吸引力的地方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特色,新天地以中西文化融合为特色;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的法式公园;淮海路是上海最有腔调的一条街;田子坊是上海最有味道的弄堂,正式这些特色,让国内外游客对他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独具一格的特色才是所有旅游景点最核心的吸引力。 3.在情感方面,国内外游客游览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后产生的正面情感数量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59%及55%,正面情感强度分别为684.44及586.26,大多数游客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旅游体验。其中,国内游客的正面情感不论是从数量分布上还是强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国外游客的正面情感虽然在数量上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其强度优势不如国内游客明显,并且国外样本中的负面情感从数量上(16%)和强度上(107.69)都高于国内样本中的负面情感(9%,65.19)。